阅读记录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雄性不育株![1/2页]

大唐之我真不想当皇上啊 唐宋风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说谷乐生离开长安后,便按照李炎的提示,一路到达了安南。
      在江南,倒是没有耗费的太大的心思,便找到了占城稻。
      这件事算不上太困难。
      真正地难点在于,要将占城稻引入大唐。
      谷乐生寻求了江南一地官员的帮助,也请教了许多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
      用了数月的时间,终于在江南成功开辟了足足数百亩的试验田。
      之后的事情,无非便是播种,施肥等耕作的事宜。
      到了八月末,试验田里的第一批占城稻已经成熟,迎来了第一次丰收!
      李炎坐在一边,认真地听着。
      这些事情,谷乐生说起来轻描淡写,仿佛一切都很轻松。
      但在这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李炎却是知道,对方定然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岭南、安南等地,虽归属于大唐。
      但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掌控力是极低的。
      在安南寻找占城稻,少不了与当地的百姓打交道,这可是需要冒着极大风险的。
      同时,在江南开辟试验田,和地方官员打交道。
      这其中难免会涉及到利益的冲突。
      其中的难处,根本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道明。
      占城稻试验田能这么快就迎来第一次丰收,很不容易!
      李炎将这些默默记在心里,随后问出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试验田的亩产多少?”
      产量!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要是产量对比大唐现有的稻种没有太大的提高。
      那这些努力,便都成了无用功。
      听到这个问题,谷乐生忽然有些眉飞色舞了起来。
      “二百八十!”
      谷乐生的声音铿锵有力,无比自豪地重复了一遍:“试验田的水稻,亩产二百八十公斤!!”
      听到这个数字,李炎都不禁一怔,脸上露出了惊讶地神色。
      亩产二百八十公斤,就是五百六十斤。
      这个产量,和红薯、土豆自然是没法比。
      不过要是和大唐的水稻产量比起来,那足足翻了一番!
      目前的大唐水稻产量,大概亩产一百三十八公斤。
      两百八十公斤,等于直接翻了一倍!
      这个时代,粮食、田地永远都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为重要的物资。
      大米,在粮食之中,也是最为重要的。
      诚然,现在的大唐,有了红薯和土豆,已经初步让百姓摆脱了饥荒。
      可红薯与土豆,也仅仅是让百姓勉强能吃饱,想要吃好,依旧是一种奢侈。
      但现在稻米的产量翻了一倍,这能给大唐带来的价值,是难以计算的。
      最直观的,稻米能够满足百姓的口腹之欲,让他们能够吃饱。
      潜在的好处,那就更多了......
      比如以后朝廷谷仓的调度,要灵活了不少。
      又比如解放可耕作的田地,让不少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经济。
      想到水稻产量提升后带来的重重好处,李炎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后,猛地大笑了起来:“好!做的好啊!谷寺丞,此事你做的很好!朕记你大功一件!”
      闻言,谷乐生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加灿烂,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白浪费!
      李炎笑了好一会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雄性不育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