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暂歇,学子们在兵卒看管下,不得离开现场。
杨县丞得了陈县令之命,去宋家铺子里,买了大量的纸张。
不久便带着铺子里的小二,拉着纸张,往讲学之地赶来。
等他二人回来,陈大海又跨步跳上讲坛,朗声开口道。
“所有学子,每人领纸张二十,回去抄写二十遍告镇民书。”
“大人,我等并未见过这告镇民书,如何抄写啊?”
“尔等不用担心,一会本县令会安排人,诵读几遍,待尔等抄上一遍便可离去。”
闻言,原本有些不安的学子们,安静下来。
抄书和挨板子相比,简直好上无数倍,何苦还要受那皮肉苦?
学子们排好队列,一个个上前领取自己的纸张。
领到后,便重新坐下,等着台上来人诵读内容。
陈大海见都领了墨宝纸张,便随手叫过靠前的学子。
“你,上来诵读吧。”
那学子一开始,还有些不太确定,伸出指头指着自己。
“我?”
“对对,就是你,抓紧上来。”
那学子确定是自己后,麻溜的起身,上台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
稍微看了眼内容后,便开始大声的诵读起来。
“告镇民书”
“第一条、夜里门窗需关好。”
“第二条、莫与生人打交道。”
“第三条.........”
“第四条.....”
“第.......”
洋洋洒洒十几条,一小会便念完了。
台下学子们,抄写的快些的,已经拿着纸张上台来对照。
确定自己所抄写无错处,便收拾东西离开了。
这些条例虽然用词浅显,可无疑俱是易懂的句子。
那些离开的学子,也无人去鄙夷它的粗鄙,这是给百姓看的,越是浅显易懂越好。
那上台的学子反复念着那张纸,差不多十遍以后,场下的那些人便走的七七八八了。
见这边事情已了,便打算离开,脚下刚动又被陈大海给拦下。
“还请稍待,还未请教阁下姓名,今日还未谢过阁下。”
“县尊大人客气,学生姓楚名成,便先告辞了。”
楚成双手递还告镇民书,一拱手便离开了,丝毫不拖泥带水。
本以为这年轻学子,会如他人一般巴结自己的陈大海,不由得有些愣神。
等回过神,又轻轻感叹一句,有意思的年轻人。
..............
袁瑞这边一个人,闲庭信步的往宋府走去。
本来宋长清邀请他一起回去的,被他婉拒了,他还要和老徒弟说句话。
在茶楼后巷等了一会,老徒弟就到了。
上前夸赞了他一句,肯定了他做的不错,便离开了。
脚下轻松,可脑子里却开始了头脑风暴。
眼下,那些女人们,还没有万全的安身之地。
虽说有一部分已经被接走,可还是有些自觉无颜面见家人,不愿离去。
粗略的点过,留下来的,少说得有四五十人。
还是得想想办法,保证她们往后,能够有个安身立命之地。
袁瑞就这么一一边思考着,一边溜达着回了宋府。
还没进府,就被等在门口的宋长清,给拦了下来。
“袁先生,在下有些事儿,想与你商量商量。”
原本还沉浸着思考的袁瑞,闻听他的话,收起了自己的思绪。
“宋老爷,但讲无妨。”
“是这样的,我这不是造纸作坊缺人手嘛,想着与您商量一番,将那些女子安排到我的作坊里去。”
宋长清说的是实情,他的造纸作坊就开在镇子外头。
最近这段时间,纸张供不应求,原本只有三间作坊的宋家,又连着新建了好几座。
这作坊好建,可这人手属实难找。
这十里八乡的,能招的基本都招了。
已经是到了,招无可招的地步。
这才想到了让这些女子,看能不能让她们去作坊内做事。
袁瑞一听,这感情好啊,宋长清此举,简直就是瞌睡送枕头啊。
“那简直太好了,您请放心,我这便去与那些女子商量。”
“有劳袁先生。”
与宋长清告别后,袁瑞快步往后院跑去,他要把这消息第一时间告诉那些女子。
大长腿奔跑间,只用了一小会就到了后院里,伸手招来一边帮着煎药的宋玉。
“玉奴儿,你阿姐呢?”
“阿姐?在自己屋里呢。”
宋玉不知道袁瑞为何,突然问起了阿姐,只得老实的告诉了他。
“玉奴儿,能否帮我请你阿姐出来,我有些事与她说。”
“好的,你稍微等我一下。”
少年宋玉,小跑着进了阿姐的屋里。
第34章 安身之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