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446章 狗屁不通的道理[1/2页]

大唐黑脸神 因卿不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圆机之士?
      敬玄自认为目前的自己,恐怕还不够格担起这四个字。
      别看现在大唐的朝廷将星如云,谋臣如雨,事实上,追根溯源,大多都信奉释道儒三派。
      这既有家族的家训的因素,也有一定个人际遇的因果。
      比如信奉道教的,就十分相信“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这句话。
      而这,是以道教为本,来会同儒道二教。
      信奉佛教的呢,又提出了“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推崇以佛教为本、道教为末的观点。
      就拿敬玄最熟悉的三位大唐重臣来说。
      魏征,这位铮臣最是讲究气节,毫无疑问是以为儒家弟子。
      而李靖呢,则又十分笃信道教,不但当过几天道士,就连行事风格,也极具道门的特色,现在年纪大了,一心开始追求起上善若水,清净无为的境界,任由别人往自己脑袋上泼脏水。
      然后就是宇文士及,这小老头就更加不用多说了,不但给家中子女取名都带着佛教色彩,做事也同样相信因果轮回那一套,所以小老头但凡要做什么坏事,都是假借别人之手,宁愿自己不沾因果。
      殊不知若是真有神明佛祖,一定慧眼如炬,把他那点小心思给看了个通透。
      这也是魏征为何讨厌宇文士及的原因,因为看起来猥琐,讲究浩然正气的儒家弟子可不接受这一套。
      既然连高官显贵都是如此,何况下面的其他官员?
      所以大唐的官员办事基本上都是这三种风格。
      信佛的,办事圆滑。
      信道的,办事拖沓。
      儒家弟子呢,则倒在一个急功近利之上。
      官员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这才是王通为什么提出三教可一的思想,也就李世民这位“皇极之主”能约束好这些人,换个皇帝,早就闹翻天了,这一点在大唐今后的皇帝身上,已经得到了佐证。
      苏瑁再一次展现了他作为儒家弟子的急功近利,他甚至现在就想知道敬玄打算如何做,因为他不认为光凭着一所大学就能改变这种状况,要真这么简单,那全天下这么多所书院,也没见多教出几个文中子出来?
      敬玄想了想,他的这个问题实在是深奥,不是眼下的自己能够回答的,于是便用了比较通俗的解释:
      “敢问苏先生,倘若现在是大灾之年,百姓们会如何想办法活下去?”
      苏瑁沉吟片刻,然后慎重的答道:
      “贞观三年旱魃肆虐,朝廷张贴告示,允许百姓们外出自谋生路…”
      话还没说完,敬玄便摇头打断:
      “此法是晚辈告知陛下的,晚辈是想问,若是没有此法,那百姓们如何自处?”
      当初李世民发布《告流民疏》时,并没有说这是谁人想出的主意,所以不少大臣只以为是房杜二人想出的妙计,解了关中的燃眉之急。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敬玄此刻说是他想出来的,顿时纷纷好奇的看向上首的房玄龄,见后者并无不悦之意,心中暗暗吃惊。
      看来还真是这敬玄出的计谋,再次看向敬玄的眼神已经变得完全不

第0446章 狗屁不通的道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