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思考着怎么利用好这些原始资金做一些事。
至于种地,这辈都不可能种地的。
第二天张旭拿着刀去山里忙活起来忙活起来。
原主可是种地的好手。
现在还未入冬,芽苗刚刚长出来一段时间。
主要做的是给麦苗增肥。
所谓的“肥料”是烧取大量的草木,用草木回增肥。
张旭在先去了山上割了许多的荒草。
一捆一捆的捆起来。
冬季的草本就不多,不像夏天那般茂盛。
山下的草木之前被人割过不少,再加上已经是深秋了,只好到山上草木多的地方。
草木好多已经枯黄了,有些已经腐烂了,没有之前那般好割了。
平常人家在入夏的时候便开始准备了。
张旭由于结婚的突然,分家分的突然,所以什么都没有准备。
割草看似简单,一个人,可一天到晚下来勉强割了三百多斤。
一捆五十斤,一天下来割了六捆。
傍晚,张旭把捆好的草背下山,
借了同村人的推车把草运回家中。
白天割草,晚上烧草木灰。
吃过饭后,张旭点燃火堆烧起了草木灰。
烧草木灰的火是张旭用石头累起来的。
用泥土封了三面,留一面放入草木。
三百斤草差不多可以烧八十斤左右的灰,一亩地也要这个数量。
所以他要连十天。(水田里也要增肥)
一天都累的够呛,十天……
烧完草木灰又要去地里把草木灰撒入地中,这十亩地又要花三天去撒。
想想看,都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该当初和室友喝酒撸串吹牛的。
但现在,怎么办呢?
只能,加油吧少年……
这三百多斤的草烧了一晚上,
张旭在旁边磨着白天用的那把刀,李悦趁着火光做着冬衣。
那天张旭进县里购买生活用品时,路过一家卖布匹和成衣的店。
张旭进了里面,老板看见有人来,多半都是来买布回去做新衣的。
毕竟刚过秋收,还有两月便到年关。
老板询问张旭要多少布,张旭挑了两种色调,说了句:“来两匹吧。再来二十斤棉花。”
老板愣了愣:“您确定要这么多吗?”
张旭说:“不多,刚好做几套衣服和床褥。”
等到结账的时候张旭,傻眼了花了小二十两。
在张旭的预算中这些东西顶天五两便够了。
一听老板说:“那两匹布收您十两银子,棉花收您一两银子两斤。”
听到这个价格,张旭有点坐不住了:“啥?一两银子两斤棉花?”
张旭现在才反应过来,这棉花传入中原地区没多长时间,只有那些条件好的富人家才会奢侈到买棉来做衣取暖。
清苦人家在被子里充填芦花,或者稻草。
可话已经说出口了,作为那个年代的爷们儿,可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一咬牙买了。
来的时候没带那么多银钱,只好让伙计随着他去取。
回到家中,李悦听买这些要二十两银子的时候。
小嘴嘟嘟翘着,十分的不舍,可这是夫君买的,她也不好说什么。
坐在旁边正在做冬衣的李悦对张旭说:“以后别买这么贵重的物件了,寻常人家一年四季换洗的衣服不过三五两,人家一套衣服都要穿好多年。你到好,买这些大老爷穿的。”
自己出嫁时候的嫁衣还是母亲花了而两银子在洪记布庄买的。
在知道自家相公花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银子后她做衣服做的更小心翼翼了。
张旭自有自己的一套理由,不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价格而买下来的吧。
他的确不知道……
“这不你刚刚嫁过来,我还没给你送过礼物嘛。”张旭狡辩到。
“那你怎么买了两匹,给我买的话一匹便够了。”李悦说。
“因为爱你是加倍的嘛。”张旭脸不红的说。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李悦从小到大哪里听过这话,红着脸转过去。
可能因为转过去光线不好,她
第 9章 剩下的布料做什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