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16章 乱起[1/2页]

寒门庶子 耐人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刚刚和路边人的到谈话之中,他嗅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徐山郡发生了重大雪灾,由于官府的不作为,将要有大量灾民涌入。
      背后有只巨大的手把灾情瞒报了下来。
      徐山郡只许进不许出,那几个灾民还是在翻过陡崖才过来的。
      要是平常发生这种雪灾,那一个郡遭殃会波及几个附近几个州郡。
      张旭所在的县城已经是在郡的边缘地区了,到了现在县城里的粮食还是极其稳定。
      张旭决定赌一把,把所有的家当拿去购买粮食。
      五百两银子大概可以购买五百石粮食。
      张旭来到县里的周氏米记,那是全县最大的米铺。
      张旭去询价,发现由于是丰年,粮食反倒没有以前贵。
      店中的伙计以为是平常的小夫妻在过年时购买些米。
      “不知二位客官想购买些什么米,我这里小米,大米,粟米,高粱,小麦等等应有尽有”。
      “我这有单大生意想与你家掌柜的谈谈,不知你可引荐。”张旭说。
      店小二也是有眼力劲的,看出了张旭与李悦穿的是隔壁布坊所出了青衫罗布。
      “您二位请用茶,我去请掌柜的来。”店小二说。
      果然人靠衣装马靠鞍,要是他两穿着还像平常打扮,估计会被店小二以为是乡下来卖粮食的。
      不大会儿从店后走了出来。
      “在下是这周氏掌柜周安,不知二位贵姓,找在下有何贵干。”掌柜的说。
      “免贵姓张,那是我内人李氏,我有一笔大生意要和掌柜的谈谈。”张旭说。
      “不知二位是买,还是卖,买有买的家,卖有卖的价。”周安问。
      “买。”张旭简单的说。
      一听是买,周安这就来了兴致,如果说是卖,周安在乡下有不少农田庄户,还经常收购农户的,自给自足还是够的,要是他来卖的话,或许不会答应,要是买的话,价格合适他还是会卖的,毕竟年年有新米。
      “不知老板要多少?”周安问。
      “不多,也就是这儿。”张旭伸出来了五个手指头。
      “五十石?”五十石已经不少了这差不多已经是六千斤粮食了。
      “五十石的话我大可不必跑到这来买。”张旭说。
      “五百石?”周安又问。
      张旭索性就玩大一些,又摇了摇头。
      “五千石,不讲虚的,要是可以,立即拟下合约。”
      周安卖了这么多年的米,头一次遇见这么大的主顾。:“您确定要这么多,五千石可不是少数目。”
      张旭使了个眼色给李悦,李悦把装着银子的盒子递到周安面前的桌子上。
      里面放置了十锭银子,每锭十两,刚刚好装满了小盒子。
      原本打算拿五十两的,后来觉得把钱装满这样比较有说服力,毕竟能把钱装满而又不装满,会显得底气不足。
      周安银子也见过不少,像这样出手阔绰少之又少。
      周安又发现这钱盒子貌似上面有白家的标记。
      周安和店悄悄给店小二说了两句,店小二出去了。
      估摸着是出去打探他二人与白家的关系。
      店小二出去了大概有半个时辰,中间他两聊了许多闲话。
      周安从张旭的嘴里得到了不少关于张旭的信息。
      店小二回来后又在周安耳边嘀咕着什么。
      周安听了点点头,店小二打探到的许多消息与张旭所说的相吻合。
      “原来是张秀才的公子呀,这事还得详谈。”周安说。
      店小二把张旭与白家的关系说出来,从湖州青雁,到救治白老太太,又得知了白老太爷孙子结婚时他与白家老太爷单独谈了一会儿。
      周安猜测张旭来买米是白家的意思。
      这种脑补极为致命。
      “那好,我们先把合约签订下来。”周安说。
      签订好合约后张旭松了口气。
      周安晚上又请了亲家吃饭,这五千石粮食他一个人供应不出来,打算联合亲家一起。
      在听到张旭极有可能

第 16章 乱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