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比起原来长高了不少。
山上起了几座新坟。
孤零零的。
多少年之后山海化沧田,又有谁能记住有人来过呢?
张旭把房子往四周又扩了几间,在房子周围建起了围墙,养了几只鸡鸭,小院中多了小条黄狗。
张旭躺在安乐椅上,望着这春的原野。
狗子爬在张旭旁边,享受着生命中第一个春。
张旭在村中买了三百多亩地,从原先的受剥削阶级转换为了剥削阶级。
朝廷下旨免除了北方受灾严重郡的税收,根据受灾程度,免除从一年到五年。
安灵三县属于战争中的集中之地,朝廷免了百姓五年的赋税。
在这五年内张旭不用向朝廷缴纳一分赋税。
这仅仅只限于百姓的丁税,赋税等等,外来的商户想要做生意也还是要上缴一定的税额,朝廷为了重新恢复北地的生机,也给与了商户一定的政策。
当地的商户陆续的回到了安灵,这几日张旭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宴请不知道多少次。开始张旭对此还乐此不疲,后来能不去的就尽量不去,不是张旭自诩清高,实在是因为太累了。
小院外起了嘈杂的声音,张旭打开门。
前来有差人来告诉张旭,说是朝廷有旨意马上要到,让张旭准备准备。
张旭在差人的指导下沐浴更衣,准备好香案。
“圣旨到,张旭接旨。”虽然他知道朝廷会再给自己一些赏赐,但这突如其来的圣旨还是把张旭弄的有点懵,好在事先有所准备,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安灵义士,于国难之间……”洋洋洒洒的圣旨听得张旭昏昏欲睡。
奖励什么的张旭大概是听清楚了,赏了他二百亩地,封了个轻骑尉(正六品)的散官,又得知张旭从小跟着父亲读书,朝廷认为他是读书人,赏了他进去国子监读书。
张旭谢完恩后接过圣旨,这圣旨以后是要挂起自家祠堂或者祖先牌位前日益供奉着的。
张旭把提前准备好的金豆子不坑声响的放入宣旨太监的手中:“公公大老远来辛苦了。”
太监掂了掂分量:“不辛苦,不辛苦咱家都是为了陛下,朝廷之中有人对你在给三县军民提供粮食时你明码标价卖给朝廷,还向项将军要借条略有微词。”
“不知为何会这样,在下在朝中也没有得罪的人。”张旭说。
“不是你,是曹家,曹家与项家不对付,参了你和项木说你们官商勾结,企图来坑骗朝廷。”太监说。
“请公公回去后给下官解释解释,那些粮并不是下官一个人的,而是这三县数家粮商的,当时要不是说是借给朝廷,下官也不敢打开粮仓,毕竟那不是下官的家业。”张旭又偷偷放入了不少金豆子,外加两张一百两的银票。
“好说,好说,这些事杂家一定会给陛下说清楚的,杂家宫中还有事,就先走了。”那太监说完后走了,路上他拿出那袋子,看了看,少数也有十两,还是金子。
“这张旭也还算懂事,回宫之后你们一过去都知道怎么说吧。”许太监撇了撇眼望向旁边的几个小太监。
这些太监都是有原则的人,他们本就比正常人少了点什么东西,士大夫文人墨客,文臣武将,压根就瞧不起他们,受到了无尽的嘲笑与谩骂,内心总有些变态的曲折。
遇到对他们不客气的,欺辱谩骂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那些还算懂事的,他们也就马马虎虎过去。
像张旭这种十分懂事的,他们自然会在上面美言几句。
张旭家中,张旭正穿着着自己轻骑校尉的官服,在与太监交谈中知道了这轻骑校尉只是一般的散官,只有在遇到官员严重不住时朝廷才会从散官之中调取部分去。
张旭的官是因为在防守百峡关有功所封的,所以得到的是轻骑尉是个武职,官服也就是套盔甲与常服。
李悦望着自家夫君的穿着,久久不能平息。
自家夫君以后也是官了,自己以后不会再受人欺负了。
张旭知道,这轻骑尉的散官,朝廷只是给予你六品官的待遇,没有一点点实权。<
第31章闲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