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9章 田多的好处[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丁毅当天来到猪岛,匠作局已经好多人在等着他。
      一排新造的十人敌正放在一边。
      并且按照丁毅所说的那样,前面用沙袋形成阻挡墙,中间留条路,两边挖了坑。
      如果没扔好,可以往坑里跳。
      李忠义兴冲冲拿了枚十人敌过来。
      丁毅看了脸色微变。
      李忠义反应过来,呵呵一笑:“要点火的,点火才有用。”
      丁毅尴尬笑笑。
      李忠义到了之后,向丁毅手舞足蹈解释。
      以前的百人敌,万人敌的引信烧的很快,但那些比较大,引信可以做长点。
      这次的十人敌,按手榴弹外形做的。
      主要是丁毅为了可以扔远点。
      去年有工匠用硝石粉加火药加炭粉一起融合之后,终于发明出烧的慢的引信。
      经过多次试验后,确定了合适的比例。
      现在这三种材料按一定的比例融合后,做出后世火柴粗的引线,每秒钟大概燃烧一厘米。
      李忠义义专门拿过一根引线,长约十寸。
      然后点燃。
      这时代没有秒的概念。
      他们默默数了十下,正好烧完。
      略有点慢,丁毅看过觉的有点慢,但考虑到其中有一部份是在火药里面的,也差不多。
      他接过一个十人敌。
      木头柄为了扔的远,前端是爆炸区,以火药和弹片组成。
      当然,现在采用的是点火式,拉开引信盖后,需要点火,再扔出。
      外形和手榴弹相似,重约一斤。
      明代的一斤,约等于后世六百克。
      因为变小了,所以威力也小了很多,匠作局开始称为十人敌。
      经过他们试验,爆炸半径大概在五米左右,中间一米才有最大的杀伤力,超过一米基本炸不死人。
      但战场上炸炸马和密集的人群,肯定效果不错,吓也把人家吓的半死。
      关键这玩意比较轻,每个带十个都可以。
      “找人扔一个我看看。”丁毅笑道。
      原本他想亲自扔的,但想想现在和水平可不敢说,万一出错,炸到自己就是笑话了。
      其实现在就算他想扔,李忠义也不会同意。
      这边早就找了人扔给他看。
      有个工人站到前面,这十人敌就是他自己做的。
      旅顺自己做的东西,自己扔,出了错,炸死的只会是自己。
      工人熟练的点火,然后还嘴里发出声音。
      “1、2、3”
      数了三下后,嗖,扔了出去。
      十人敌飞出去足足三十米,落后又好像等了一两秒,砰,爆炸。
      “引信是多少的?”丁毅问。
      李忠义说是三寸,明朝三寸差不多等于后世十厘米。
      “插入火药是一寸。”
      “外面有两寸,每寸需三数。”
      所以工人们先数三下再扔。
      空中飞行要两数到三数,落地后爆炸。
      当然,李忠义又道。
      普通成年人,大概可以扔到三十米。
      力量较大的能扔到四十米。
      还有人能扔到五十米以上。
      所以扔的越远的,越不能等,不用数,可以直接扔。
      李忠义还展现了他们做的引信。
      引信长三寸,在一寸处有结头。
      原来他们的引信不是直接装在十人敌里的。
      战前分开装,战时,拿出引信,打开盖子,插进去。
      插到结头处正好插不下。
      然后点火,再扔。
      这是为了防止引信和十人敌一起时,会被不小心点到而爆炸。
      丁毅感觉有点多此一举,但想想,也没什么大问题。
      看过十人敌后,丁毅表示满意,但这个十人敌名字不行,他要改名。
      “丁大人取个名最好。”李忠义等工匠们笑道。
      丁毅想了想:“此物如手中雷,扔出就能炸,就叫手雷吧。”
      “手雷?”
      “妙,真是妙。”
      “丁大人说的真贴切。”
      四周一阵拍马之声。
      妙个屁啊,丁毅心想,我这外形像手榴弹,取名叫手雷,就是因为手雷好听。
      看过扔手雷后,李忠义又带丁毅看新的引信炸弹。
      自有提练出汽油后,加上现在引信的改良,工匠局完美解决了引信炸弹爆炸率不高的问题。
      他们在炸弹内部装入少量汽油,增宽炮弹的引信,降低在空中飞行而掉前灭掉的隐患。

第689章 田多的好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