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王别说是文物鉴赏了,就连博物馆内展品名字都未必能认全,眼前的越王剑是真是假,我俩要是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真是活见鬼了!
听懂八借质疑的aly盯着面前的青铜剑看了又看,那双泛着莹光的金色眸子又瞅了瞅八借充满怀疑的表情,挤出一个反问道:“你的证据呢?”
回过神来的老王附和道:“对呀,你证据呢?”
“怎么跟你们解释呢......就是久病成医的道理你们懂吧?”牵扯到复杂的逻辑表述问题,八借就很难词能达意。
“从小到大我不知道来博物馆多少回,这里面的青铜器长多少绿毛我都一清二楚......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你非要让我具体描述,我讲不出道道来!”
本着没有证据就没有发言权的准则,我一直乖乖闭嘴不作任何没有根据的猜测,这时我主动咨询馆内的安保人员,问他馆内有没有讲解员或者修缮文物的专家。
很不巧,临近春节,除了讲解员还尚在岗,两名副馆长兼专家和馆长全部在县里开会,这里最多的就是9个保安大叔和三名保洁阿姨。
实在没办法,我只能在矮子头上拔将军,于是我和其中一个安保大哥交涉,希望本馆的讲解员能为我们排疑解惑。
好在这只是一个县城博物馆,新春来临期间馆内都是一帮返乡的本地居民来博物馆散心,因为场馆免费,在馆内晃来晃去的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接受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其他人并没有像我们这样充满目的性。
通过对讲机呼喊,安保大哥为我们找来了讲解员,讲解员是一位操着本地口音的阿姨,由于本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年纪多大的阿姨都要称呼她们为姐,于是我笑盈盈打招呼道:“姐您好,我们是外地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有些问题想咨询您?”
讲解员大姐个头很高,穿着很得体的职业装,胸前别针别着一个姓名牌,名字叫徐芳。
徐芳大姐的颧骨相较于南方人略微高凸,因此整个脸显得特别肿大,当看到我们身边金发碧眼的外国妹子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脸上堆满热情笑容道:“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吧?”
“我们这位国际友人刚才提出一个问题,咱哥三儿答不上来。”质疑博物馆的文物,咱们又没有任何证据,总不能问得太没水准,所以我灵机一动就拿aly做挡箭牌。
还好aly脑子灵活,非但没有拆穿我们,还主动编了个说法问道:“我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剑的介绍,并且也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这个剑的鳞纹有229道,可今天实际来看,我们三个数了很多次,是230道,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要不然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ly这几天跟我们相处,有如此完美的语境,现在汉语水平进步得真令我们惊讶,更不用说这位很少见到国外人的博物馆讲解员。
“是吗?”
从惊讶中恢复转瞬一脸错愕的讲解员俯身看向橱窗内的越王剑,聚精会神地数了起来。
第一遍......数了有四分多分钟,我一直掐着秒表。
第二遍......数的时间略长,超过五分钟。
......
当数到第三遍的时候,她脸上十分明显的震惊表情完全凝固,那张脸刷的一下白得如死鱼肚皮!
寿城博物馆虽说是县域级别馆,但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楚文化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藏品极具分量,越王剑既然能评定为一级文物,可想而知相关研究得精细到何种程度,不要说剑身有多少道鳞纹,就连这剑有了多少克铜,早就被各方专家分析得明明白白,他们内部甚至还有非常完善的文献记录。
讲解员的目光一时定格在越王剑的玻璃橱窗上,她脸上紧张且惊恐的表情我们无不看在眼里,从她所表现出来的神情,我将目光投向了发现该剑问题的八借身上,眼中已不单单是佩服之情。
老王愣得傻张着嘴,可能从博物馆讲解员的神情表现也意识到了问题,愣了片刻后嘴里嘀咕道:“靠,这种问题都能碰到,小魏......你小子的业务又来了!”
博物馆文物出现差池可不是小事,何况越王剑是国家一级文物,此事非同小可,讲解员这时抱歉地和我们说道:“对不起,这个我得调取一下馆内文献档案。”
讲解员小跑着离开,随后两
第3章 卧龙凤雏外加一个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