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浩洋给总编挂了个电话,总编连说好好好。本来还担心总编会不同意,会骂他有病,没有想到这么痛快。怎么会这样?朱浩洋闻到了自己吐出去的酒气,醒了。放下电话,骂了句:“他妈的。”心想,原来已经串通好了,总编是主谋。
事情传出去,又拐了几个弯再回来时,变成这样了:朱浩洋科长跟报社铁啊,一个电话让谁上头条谁就让头条,等于半个编委呵!朱浩洋听了摇摇头,也不言语。
杨婷婷放在桌子上的稿子朱浩洋无心去看,一直考虑自己的心思。端着一份沉重的心思怎么去改那破稿子?他把杨干事支走,想起该找个人商量商量。找谁呢?当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中混得最好的。对,找张泉。
电话占线。朱浩洋连拨5次重拨键,还是忙音。到第8次时,通了。
“张大秘书,你电话真难打!再打不通,我准备砸电话机了。”
“刚才跟下面一个厅长打电话说个事,他不肯放电话,我也没办法。”
“晚上有空吗?”
“有一个应酬,人家已经约我三次了,再不去,有点脱离群众了。”
“你们那里群众都厅处级吧,你也得关心我们生活在底层的群众呀!”
“你也是县团级,要关心也得军区首长吧?”
“不跟你逗嘴了,我有重要事情跟你商量,你吃完饭我们去喝茶,晚上我在市中心的‘猫空茶社等你,无论如何得来。”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没什么大事,我自己的事,跟你商量商量。一定来呵!”
“好吧,我吃过饭就赶过去,谁叫我们是好朋友呢。”
放下电话,朱浩洋觉得心里的气顺多了,心思虽然没有搬走,但毕竟有了倾吐的对象了。尽管离搬走心思还有一段遥远的路程,可是也许并不遥远,晚上能有多远呢,几个小时而已。于是,又有了工作的冲动。他顺手抓起杨婷婷的稿子。稿子反映的是,某医院组织博士后下连当兵,体验士兵生活。
主题太老套。这种题目以前早就报道过了,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军下连当兵,八十年代大学生下连当兵,现在再搞博士下连当兵,实质上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换汤不换药,时间、空间、人物改了一下,雷同。现在再搞这个题目,就长胡子了,纯粹炒冷饭。
博士下到一个什么样的连队?朱浩洋脑子里跳出这个问题。再往下看,发现这个连队是个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他记得,这个连队战争年代打过几次硬仗,出过几十位英雄,和平年代被军区表彰过。有了,就找这个新闻突破点:博士送医英雄连队,士兵感染博士报效祖国。这多鲜活,标题印到报纸上
第3章 团以下的苦恼(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