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章 感谢政策(二)[1/2页]

人生的战争 雨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浩洋终于听出了名堂,暗叹,这世上的道道真多啊!想不到拆迁里头还有这么一行,想必那些区长、市长们不一定知道。再说,大头这些混混够聪明的,打了政策与法律的擦边球,让谁也没有办法,老百姓喜欢他,政府的拆迁部门喜欢他,大家都有实惠。但一想没有全是赢家的战场啊?问题在哪呢?想出来了:政府部门的政策卡了老百姓,才给大头这样的人有了钻营的机会,其实是大头把原本属于老百姓的扣在拆迁办手里的那份钱,分了一块给拆迁户,贿赂了一块给拆迁办官员,留了一块给自己。他妈的,政策是什么?搞不懂的是制约你的条条框框,搞明白了,是你发财的摇钱树。
      “这么说,我得好好看看文件,把文件搞透了再说。”朱浩洋下决心从文件下手。
      “我们家的新车就寄托在你身上了!”小舅子半开玩笑说。芳菲接过来说:“要是真多搞几万块钱,买了车,我上下班全有你接送。”于是大家都充满希望地笑了。只有朱浩洋感到身上的担子太重,要是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那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丈母娘会给脸色看,小舅子不信任,太太芳菲会埋怨自己无能,老丈人不会说什么,还会说历史。唉,谁叫自己这么倒霉,娶了个没有钱没有权的市民家的女儿,还整天趾高气扬的从精神上压迫你。下次如果有机会再娶,一定娶一个温柔听话,对自己服服帖帖的人。
      从丈母娘家回来,朱浩洋看了看电视,想看的节目已经播完了,便不想再看。心里想着明天到哪里去找那份拆迁的文件,各区的拆迁办肯定有,但不认识人。忽然想到去网上寻寻,现在的一些文件在网上都能找着。他打开市政府办的一个网站,果真在上面找到了拆迁文件。下载一份到电脑里,慢慢地研究起来。芳菲热了一杯牛奶端过来,关心地说别累坏了,乘热喝了。朱浩洋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望着芳菲说:“我想喝奶。”芳菲压着他的肩,两手摸着他的脸颊,说:“你想当刘文彩啊!”朱浩洋一转身把芳菲揽怀里……
      第二天朱浩洋把拆迁文件带到办公室进一步研究。文件上面的用词枯燥乏味,有的名词还生僻,难以理解。自己好歹大学毕业,连看这份文件都很困难,说明自己水平不行?错了,恰恰说明起草这份文件人的水平太洼了。搞出一份让人看不懂的文件,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文,或者不能包含所有情况的,都不是一个好的公文拟定者。就说中国各种产品说明书吧!没有一个让大部分人能一下子看懂、一步操作成功的,为什么?那些写说明书的人把用户都当成专家了,如果反过来,请一个一次都没有用该产品的人来写出的说明书,相信大家一定能看懂,但从没有一个公司去这样做。倒是国外的说明书,把读者都当成傻子,一项一项给你介绍,耐心的像妈妈对待孩子,这小小的问题也值得国人好好学习。从上午到下午,朱浩洋研究了一天,反复研读了十多遍,基本上算是把文件吃透了。总之,感觉比读马列原著难理解的多。操,政府这些鳖脚的小官员硬是把文件弄得跟人民群众有点距离,否则没有解释权,他们就显不出权威来了。
      回到家里,芳菲问有什么收获没有。朱浩洋说收获一脑子糊涂浆子,文件太难懂了。芳菲说那慢慢研究研究。朱浩洋也觉得自己搞了这些年文字,看的文件能比自己的身高高出不少,不相信就找不出点突破口来。又开夜车研究了一个晚上,把能想的问题都想了一遍,还是没有结果,只好上床睡觉。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想到那条“政府给每户拆迁户补助拆迁费”,这中间的“每户”就有文章可做了,能不能在岳父的房子里再迁过去一个户口,这样补助的费用就有两份了。他激动地推醒了芳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芳菲说太好了,按那个地段的标准,迁过去一户,最少可以多拿十二万的补贴。
  &nbs

第24章 感谢政策(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