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金龙那里回来,朱浩洋发现牛干事正坐在自己的房间看材料。
“给太太赶出来了?朱浩洋话中有点调戏的味道。
“你怎么跟中央情报局似的?”牛丽华解释说,“家里热水器不好,卫生间跟冰窟窿一样。这里条件好点,我让她们来洗个澡。”接着抖动手中的材料,“这是从组织处拿来的。他们还不想给,硬是叫我给抢了来。”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后,对这份材料评价说:“有一定价值,你看看能不能挖出什么线索?”
接过来,朱浩洋看了看,全是组织处的八股文。再好的事迹,经他们手一过,出来的东西全他妈的成了鸡肋。同样的事迹到宣传处就不一样了,就连一只不好看人人嫌弃的鸡屁股,经搞宣传的人一加工,加点佐料,出来的肯定是有模有样香喷喷的“肯德鸡”。读这些材料如同咽糠,朱浩洋强迫自己把那堆烂东西看完,都是些老材料,多少年了,没有时代感。朱浩洋弃之于一旁,思考着。
牛丽华问:“怎么样?能不能用?”
“不行,这些材料过时了,事迹还行。可我们是冲军报头条,要指导全军的,新闻性和指导性都要突出。”停了一下,朱浩洋说:“刚才只是粗看,过会再细嚼一遍,也许能品出点味道来。”
“那你慢慢看,我不打搅。”牛丽华说,“我到张金龙那里去看看。”
朱浩洋笑,老牛心在自己房间小姨子那里,身子却在外面转悠,完全是灵魂出壳吗!跟我们还假装什么积极,其实是掩蔽自己那点小小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小儿科。我们是谁啊?团职干部喽!能混到这个位置的都不是草包。“张金龙那里我刚去过,相机摄像机都带着,完全是准备充分,就等着冲锋的号令了。”
“是吗?”牛干事兴奋,“我说吗!我们这个小班子是精华中萃取出来的精华,个个业务拔尖,不用扬鞭自奋蹄。人选对了,事情就完成了一半。老朱,我对你们有信心。”
那口气已经不是牛丽华的,而是政治部主任周正武大校的。领导机关与部队的人连口气都有区别啊!同样的话,机关的小人物可以说出大气派来,你能吗?朱浩洋觉得自己学不会,所以进不了大机关,正常。
“你千万别对我抱多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老朱,这你瞒不了我。你的那篇在军报上发的《在科技训练的浪尖上》长篇通讯我研读了,思想深刻,冲击力巨大,文字细腻老辣,指导性极强。不认识你的人准以为你是新华通讯社的老笔杆子。”
“那篇文章没有什么,都是工作再现。我只是简单地记录下来,谈不上什么思想性,指导性。你老兄过奖。”
“你一谦虚就不真实了,不是你的风格。我们还讲究实事求是嘛!我一般不会把别人发表的文章读完的,你那篇我读了两遍,得出个结论,你应该坐我这个位置上,那样你通观全局,我们军区联勤部的新闻报道工作不要说上一个台阶,两个台阶都跨上去了。”
“得啦!你的位置我怎么能去抢啊!再说我也没有你那两把刷子呀。解放军报、军区报纸天天都能见到你的大作,真的有一天你没露脸,我们倒不习惯了,还以为你出什么事呢。”
“那都是些不出彩的御用文章,怎么能跟你相比。”
两人正说着,有女人在楼道上喊:“牛丽华,牛丽华,死哪去了。”
牛干事立即高声答:“来了,来了。”来不及跟朱浩洋打招呼就向门口奔去。
看他这滑稽样,朱浩洋又笑了。老牛这样的人,可爱。最早听说老牛走上新闻写作道路的故事,能笑破肚皮。
那时,年轻的被人们称为新兵蛋子的牛丽华,出的洋相七八箩筐都装不下。你说这人平时是会走路的,刨去头一年不会走,牛丽华已经走了十七年的路,不知咋搞的,一到队列里,一排人一齐走,倒不会走了,班长一喊“齐步走”,他就同手同脚。十多年后,战友问此事,他说是紧张的。为此,当时他少不了挨罚挨训。排里搞队列比赛,班长怕他拖后腿,就让他装病;轮到连里比赛,排长就把他派去出公差;轮到营里比赛,连队有什么活,就派他干什么活,反正是不能让他参加队列比赛。这样一来,牛丽华的业余时间比别人多了不少。一次,指导员正在指导一个新兵出黑板报,见牛丽华手揣着口袋里没事瞎逛就说,你没事磨卵子玩啦,来,把黑板
第38章 从思想工作者到心灵牧师(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