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六年后,吴剑凡果然生了个儿子,学名吴天逸,期待天之骄子,一生平安。当时,吴剑凡已经是高坡村二把手,江洲子公社大本营,就设在高坡村地盘上,离吴剑凡的家不过数百米远。送祝米那天,摆了三十大桌,公社领导、供销分店经理、卫生所长、食品组长,无不登门贺喜,把盏推杯,称兄道弟。为了提高热闹气氛,晚上特别放了一场电影——在文化节目匮乏的时代,许多热血青年拔涉数公里,不畏艰苦,一睹热闹场面。一时间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把个江洲子垸弄得沸沸扬扬,无人不晓。
吴大娘喜得龙孙,半年之后,心满意足去了天堂。这下苦了吴新娥,才进小学堂门,迫不得已,回家照看心肝保贝弟弟。那保姆一做就是数年,待到吴天逸能够上学识字,吴新娥的学业已经彻底荒芜。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归根结底要嫁出去的人,在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在封建思想残渣余孽仍然盛行的农村,这一逻辑带有普遍现象。
鸟飞兔走,时过境迁,道不拾遗的光景已告一段落。十四岁那年,吴新娥脱颖而出,身体上,心理上骤然有了变化,看见表弟鲁立民便面红耳赤,热血沸腾,甚至听到这一名字就心跳加速,忐忑不安,公共场合更不愿意会晤。孤言寡语的鲁立民同样刻意躲避,制造距离,偶尔路途相逢,宁愿绕开一大截,避免尴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日子转眼即逝。
那晚,久违的电影光顾高坡村,天还未断黑,银幕下已经聚集了三五成群的孩子,叽叽喳喳,好不热闹。鲁立民刚踏进操场,有好事者高声呼喊:“鲁老二,你的新娘子吴新娥,在放影机跟前等你拜堂成亲呢!”
鲁立民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狠狠??他两耳光,“就你知道,就你在叫,老子拍死你!”鲁家三兄弟摆在面前,个个凶神恶煞,比年龄相仿的孩子,普遍高出半个头,没有人敢吭声了。从此,鲁家三个小土匪、兔崽子、外来种,挂在了高坡村大人小孩的嘴边,伙伴门再也不敢贸然拿鲁立民、吴新娥的娃娃亲开刷了。
吴大娘仙逝了,千古名言却永垂不朽,秦晋之好的协约也一直保存下来,左邻右舍,前村后岭,无不知晓。按当地风俗习惯,逢年过节,男孩子要给姑娘家里送节礼,由于年龄尚小,端午节、中秋节能免则免,但年关节是必须的,不然这一门亲事就有废除的可能。人穷莫走亲,富贵不还乡,鲁大山处于弱势地位,自然不敢毁约在先,也就一直由吴凤英打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别说新亲,平常妹妹看望哥哥,外甥给舅舅送节礼也属天经地义,何况亲上加亲!
一个上学读书,一个在家开店,金童玉女节节拔高,已经都是吃二十岁饭的人了。姑娘毕竟懂事早,以前表哥立国在家,总是稀奇古怪地瞧
第3章 青梅竹马皆过往 金童玉女已成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