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章 想近想远想将来[1/2页]

桃李尚荣 竹正江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季的夜色将清凉洒满了乡野。农家的灯光次第亮起,将闪烁的虫鸣蛙声洒满夜色,却衬得李小燕孤身骑行的身影更加孤单。
      她腿伤作疼,此时想尽早赶回家,却实在不敢用力,只能架了手电筒在自行车龙头上,缓缓骑行。
      手电筒的光虽然微弱,却刺破了微凉的夜色,笃定地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咯吱咯吱”,石子在自行车轮下发出微微的声响。改革开放这十几年,由乡里到各村的石子路渐渐联通,比她儿时、少年步行往返田间崎岖蜿蜒小路去读书的条件好了许多。
      李小燕记得,小时候,离她家最近的小学,单程就有六七里地。她家兄弟姐妹五个,因为她爸是退伍军人,所以愿意勒紧了裤腰带,苦苦支撑伢们上学。但她妈心疼丈夫苦撑苦做,给伢们设了限:谁要是考试不及格,或是被学校老师批评告状,家里听到消息,那就别去上学了。
      所以,她们几个伢都拼命想要读出个好成绩,风雨寒暑,从不愿意请假,宁可天不见光就起床读书。到了冬天,常顶着星星出门上学。在乡间小路上,一村的伢们相约着一起前往学校,只有一两只手电筒照明。
      时不时听着田里、草丛中发出的声音,为了驱散害怕,他们或是一起唱歌或是一起背书,又或是说着有趣的事情,叽叽喳喳地说白了东方的天幕,直说到村人们扛着农具下田。
      李小燕是家中读书最好的一个,凭借着好成绩,硬是考上了县里的中学。那上学的路就更远了,偏偏学校又没有宿舍。那时候,家里没有钱买自行车,只有让她早起晚归地来回赶路,一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五六个小时。她常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却恨天一暗,就没法看清楚书!
      爸妈担心她不安全,就每天接送陪走她三分之一的路程,带着手电筒给她照着点光亮。那光一直在她的心里亮着,微渺地,经年地。
      现在,县里的中学可都建了宿舍呢。各村在县城读书的伢们基本都可以住校,每个月回家一次就够了。
      李小燕回想那时的情况,竟忘了自己腿伤的疼痛,因冯小兰家所遇的情况压积在心中的那些难过,也随着晚风、随着汗意缓缓舒散了出来。
      骑着,骑着,她转上了通往乡里的大路。
      稀疏的路灯眨着睡意朦胧的眼睛,不知怎么地,眼面前竟浮起尚青竹倔强梗着小脖子保证一定补上作业的模样。她不由轻轻笑了起来,感觉当初在县城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自己,没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去做收入较高的工作,而是听爹的话选择到乡下学校当了一个民办教师,虽然收入低了一些,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真的是挺开心的事。
      可李小燕路过乡中学门口的时候,笑容却又收了起来。她听一个在乡中学做后勤的亲戚说乡中学的宿舍还没有着落。
      也不知胡校长这次提到的文件,说可以开展专项集资,弥补解决乡村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事儿,等尚青竹、吴向这批伢子们考入乡中学,就可以住校节约来回的时间了。
      再往前,就是乡小学了,夜色中模模糊糊看着塌了的小学围墙,她摇了摇头,感觉自己想得有些远了。眼跟前,还是多想想怎么配合校长,争取在乡里多争取点集资,能让乡小学的围墙早点建起来、建结实吧。如果能再多筹一些款,给孩子们建成正式的音乐教室、阅览室,再多立两对篮球架子,让男伢们别再为争球抢地打架,就更好了……
      ——
      “李厂长,我开门见山——今天我就是代表乡教办和乡里的中小学校来找您商量的。听您的话,我就猜着,允许不定期向乡里企业、单位、个人开展专项集资,支持教育发展的那文件您肯定听说了,所以才这么请我‘喝茶。我也知道,企业办起来不容易,方方面面都需要钱运转。可您托我帮孩子读书联系过学校,也了解不但乡里就是县里的教育资源都短缺,要不然伢子们读书也不会冒出那么些困难,您说是不是?”
      “是,是,您说得没错!”李茂利头点得鸡啄米一样。
      他倒不是敷衍而是真有体会——三年多前,他厂子刚办起的时候,他家二伢却挤不进县城中学里读书,他费了多少心思,愁得头发半花,差点错过了两单大生意是事实。县中学给他的

第9章 想近想远想将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