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立冬,地处江南的东海市虽气温在十度左右徘徊,但连日阴雨带来的湿冷,让人在体感上相当不舒服。
尚青竹在日常问候中得知丁贤隐胃与关节的旧疾犯了,可工作日还坚持乘坐公交奔波在江畔区的学校间。他与荣立涵商议了,通过网络订购来宁夏的滩羊肉,借休息日冒雨送到丁老家中。
丁贤隐的老伴看着衣襟带湿的两个年轻人,心里涌出安慰,忙不迭地把他们往家里引。
荣立涵拿着羊肉去厨房帮忙。
尚青竹进了客厅,只见丁贤隐坐在沙发上。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半蹲在他身边,正打开一台新型的远红外仪器。他还以为是上门服务的理疗师。谁知丁贤隐回头见尚青竹到来,高兴地介绍说:
“小尚,快来,你汪宏师兄回东海了!”
他,就是汪宏?!
尚青竹惊讶又欢喜地看着那位中年男子。他正抬起头来热情地笑着,显得相当温和可亲,面色被晒得黝黑、透着些许高原红。
不等尚青竹开口招呼,汪宏已站起身,伸手过来:“小师弟,你好!早就听老师说起你,还想着回校上班就去找你,今天倒巧,先见着了。”
“师兄,您好!”尚青竹用双手握住那只温暖、厚实、有力的手,满心敬佩,“老师也一直和我提起您,让我多向您学习,可惜您去青海支教了。老师说您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时间,在条件艰苦的高海拔地区,一呆就是好几年!”
“他呀,要不是爱人动了手术、身体虚弱,还不愿回来!”丁贤隐嗔怪,“连他儿子高考,也只匆匆回来了一周时间!”
“呵呵,我欠他们娘俩的!……可支教地区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我们!”汪宏脸上透出愧疚与赧然,言语中却满是对远方学生的不舍,“这次回来,孩子们跟着车追了好久,喊着‘老师,我们记得您、舍不得您!,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的!”
“到时候,我和您一起去!”尚青竹挺了挺胸,满眼热切!
支教,值得敬佩、令他向往而深具意义的事业!
从偏僻山乡走出的尚青竹,还是在读研时,第一次从丁贤隐口里听说:“根据国家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所推动实施的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我们东海市建立了对口教育帮扶与合作交流机制。教育部门结合对口支援地区的需要,分批次组织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前往西藏、云南、新疆等地的偏远区域开展支教。这样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队伍,在帮助该地区提升整体教育发展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当地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支持……你汪宏师兄,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好啊!”汪宏欣慰地答应,“你年轻,肯定做得比我更好!”
丁贤隐拍着尚青竹的肩头:“去支教可不是去享福的,更不是有些教师心中想的是去镀一层金,为将来的提拔积累资历。”
“的确是!”汪宏点头,“不然,到了那边,要么坚持不下来,要么没办法真正达成支教的目标!”
说着,汪宏不自觉地咳嗽了几声,丁贤隐顿时心疼起来:“回东海这几天,头疼、失眠、心慌的症状好点了吗?”
“放心吧,老师,一点小问题,我没那么娇气!”汪宏笑着安慰。
尚青竹却注意到了他两鬓的斑白!
从所阅读的新闻报刊中,他早已知道高原地区支教的条件相当艰苦。高原反应中,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是很常见的现象。支教人员不仅要面对饮食、生活上的不适应,更需要学会克服恶劣的天气、不便的交通、不畅的通讯等种种困难。
能在那样的条件下坚持一期尚属不易,更遑论汪宏又主动申请延期一年半,他的辛苦可想而知。
&n
第140章 知情知意知心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