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 “唯”论 3[1/2页]

子规 十二月的林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般的火锅,把食物放在整个大锅很容易捞不到,特别是比较难夹的食材,比如鹌鹑蛋类,一下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有了“九宫格”之后,搜索面积减少了九分之八,夹菜的难度自然降低了不少,此谓之“易捞”。另外,“九宫格”还能缓解自己烫下去的东西被别人夹走的尴尬,把想吃的放在自己面前那格,这样也不会被抢走啦,此谓之“独占”。“九宫格”与鸳鸯锅不同,九个格子下面是相通的,但实际上“底同火不同,汤通油不通”,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有的格子煮到沸腾,有的已经烧干的情况。
      杨小扬认为,育人如烫“九宫格”,不能一锅煮,既然每个班级呈现不同的特点,那就得像“九宫格”火锅一样分而治之。例如,“榴莲班”的孩子刺头,性如烈火,个性倔强,不服温风习习的引导,就得猛火而攻、沸沸烫烫如中心格,作为辅导员要眼明手快,一到火候就让其降温——因为这类孩子,响锣不用重锤,否则反而坏了鼓面;而与此相反,“胡桃班”的孩子性格温吞,看着沉默是金、不进油水,实则心思绵密软弱、九转百迴,对其疾言怒斥、百般追问只会吓坏了他们——这类孩子只适合在十字格里养着,教师以自己温热的火候久久长长包融他们,酣烫他们,慢慢走近他们心里,最终令他们成为知心知意、细腻妥帖的那一味。
      对付“榴莲班”的孩子,要拼热情与手速;而应对“胡桃班”的孩子,讲求耐心与温煦,中间的那类憨娃儿,拼的是适时适地的关注与赞美。有此觉悟,成为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并非难事。
      称职如杨小扬,却也有她自己的烦恼。这个烦恼平时被她压在心里,今天接了通电话,又被勾了出来。
      当辅导员一年多后,杨小扬发觉自己还是更喜欢教书,享受那种三尺讲台、答疑解惑的感觉,醉心那份“不羡三春桃与李,桂花诚实向秋荣”的独属于师者的骄傲,于是央了在理工学院做党委书记的父亲出面,转岗成了一名教师。今天她刚下课回到办公室,水还来得及喝一口,电话来了,手机上显示姓名:方琳诗。
      方琳诗是杨小扬的闺蜜、大学时同寝室的室友,还是她的“化妆启蒙师”。两人是前世的缘分,关系好得能睡一个被窝——是真睡,上大学那会儿学生会纪检部挨个宿舍查夜不归宿,查到杨小扬宿舍这经常发现一张床位空着,后头再一瞅,好吧,对面床铺上伸出两个脑袋,以至于纪检部的干事都高度怀疑这两人是不是取向有问题,害得每次杨小扬和方琳诗都要解释半天自己很正常,和拉拉没关系,再到后来就懒得解释了,拉拉就拉拉吧,不信拉倒。杨

第一百二十三章 “唯”论 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