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记住,民以食为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你让这些人民如何为我大秦忠心?”
“何为为官之道?一味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换不来你永久的荣华富贵。所以你们给我记住,想要官路直达天听,你们就给我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
“今天的事情,我就当没发生。你们只要有能力,能为百姓着想,每个人我都会给他机会!”
看到剩下的官员全部胆战心惊的望着自己,刘茫舒缓了下表情说出了一番安慰这些官员的话。
有舒有张、松弛有度,才能让这些官员有动力去努力。一味的打压,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无规矩不成方圆,照顾这些百姓的同时,也需要律法来约束他们。”
看到众官员脸色有些舒缓,刘茫又继续补充了一句。
“公孙腾,以上两点你整理下,做个公告发布下去。”
最后,刘茫以一个命令作为了这次训示的总结性发言。
可以说,刘茫的这最后一个命令,等于是把公孙腾的地位抬高到了仅次于自己的层次。当然,这也是他作为郡守的权利范围。
至于监御史会不会去秦王那告状,刘茫根本没有去在乎。
法家是秦始皇尊崇的,人民生活提升有好处的也是他秦始皇。再加上现在和秦始皇的关系正处在蜜月期,刘茫又怎能不利用一番,来给自己收买些民心呢?
在整顿了南阳的吏治后,南阳这台机器就开始迅速的开动起来。
新修水利,大搞基础建设。废井田开阡陌,刘茫把秦朝商鞅变法那摊子全都搬来过来。秦朝为啥独冠群雄?不就是因为改革了制度么?
这个时代,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候。土地的私有化,能够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很多时候,生产制度会制约生产力。深知历史脉络的刘茫,自然明白此时秦朝制度的优越性。
除了这些基础的建设和制度,刘茫也开始征兵及练兵的工作。
刘茫很清楚,在下一年秦始皇就会下令进攻韩国,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今年出兵韩国就是一个讯号,统一六国的车轮正式开始转动。况且韩王还和自己又有怨,刘茫自然是希望越早消灭韩国越好。
农民一直是最朴实的人,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人,尤其是在这个落后的封建时代。刘茫的新举措,顿时受到了南阳和县乡人民的支持。
农民是受益了,可是这自然就触碰到了原先那些韩国贵族的利益。
伟人曾经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此时在南阳,刘茫就是那个握着枪杆子的人。
反抗自然是有的,可却被刘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给镇压消灭了。也有很多的奴隶主见势不妙,迅速的选择逃亡。
南阳毕竟是韩国刚刚割让给秦国的,管理起来难免会有些漏洞,也就给了这些人逃亡的机会。作为韩国的旧臣,这些人自然是逃往了韩国。
对此,刘茫也没有过多的在意。逃也就逃了,有了这些人的祸
第126章 南阳跳板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