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说能当皇帝就没一个省油的灯。
刘茫这一番招兵之后才发现,合着秦始皇就是在压榨自己啊。给自己的封地多是没错,可是这一投入军队之中,却是砸不出一点水花。
可以说自己养了这十万军队,基本就是把这两个郡的赋税消耗一空。就这,救济百姓那些施粥也得自己出钱。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茫自己的原因。首先,他免税就免了一大批。其次,他把军队给职业化了。两点叠加,他才感觉自己亏了。
实际上,如果刘茫不免税,钱粮上还是会有所富裕的。可是刘茫做不到压榨自己辖内百姓,去穷兵黩武。
另外,这个年代的士兵很多不是十分职业化。如果不是连年战争或者需要,大部分时候这些士兵是直接解散回家的。有战事的时候,再给他们召集回来。
这样的话,维持军队就可以节省很大一笔钱粮。毕竟人都回家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养这么多人。
可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战斗力的问题。和长期训练不同,一旦回家基本就是务农。一个经年训练的老练士兵,和一个刚刚拿起武器的庄稼汉,哪个战斗力更强?
可是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战斗方式,很多军队都是这样拼凑起来的。为何这时农民起义会如此轻松就可以打败正规军?
其实归根结底,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些起义农民,很有可能就是赋闲在家的士兵。那些士兵,也很有可能是刚刚拿起武器的农民。
两者的区别,可能最大之处就在于手中的武器。可是这种差距,打几场战斗后似乎就可以消除不见。
刘茫出身于现代,自然知道士兵战斗力的重要性。所以,他坚持要把军队职业化。这样的话,自己的士兵拉上去就有很强的战斗力,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如果刘茫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来做,那么即便是再加十万人的征兵,恐怕也会比现在的情况更轻松。
自己做出的决定,自然就需要他自己扛。
或许刘茫在其他人眼中掌握的油水丰厚,其实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的这官过的很拮据。钱是有,可是却是自己凭借实力赚的。
可刘茫不后悔,因为没有违背自己的本性,因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半年后,新征集的五万大军也是训练完毕,新式武器也是全部配备完毕。至此,刘茫在这战国末期,拥有了一支十万人的武装力量。
如果说两三年前,刘茫刚到咸阳时是一无所有。那么现在的刘茫,即便是小诸侯国的诸侯王也是比不上了。
手握这支重兵,可以说除了秦始皇和赵国楚国刘茫无法抗衡外,整个战国时期的国家没有能和他抗衡的了。
当然,刘茫再牛掰,他目前还是受到秦始皇的牵制。这十万大军,也还是秦始皇的军队。只是或许这支军队对刘茫的忠心,现在应该更高过秦始皇。
不过这种功高盖主的事情,自然不好四处宣扬!
这种事情秦始皇也明白,在他给刘茫独立招兵权限的时候,他就明白这一点。可是他就是看透了刘茫重感情的性格,才会如此干。只要刘茫和他一条心,那么这支军队就是属于他的。
只要自己和刘茫还是结拜兄弟的关系
第157章 奉命北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