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依照他对诸葛亮的了解。
      既然诸葛亮着重提出此议题,就代表着其心中定然是了一本账,肯定是需要拿出方法的小】
      【说】
      而且只有问题,没有解决方案的议题,领导不喜欢。
      没有一个主政者希望下面的人抛出问题,让自己解决。
      这些人精也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至于方案的可行与否那就需要进一步的商议了。
      这也是廷议的重要性。
      诸葛亮见秦天纵问起,微微点了点头,道:“主公,如今炎黄的七大部门十一城,面临极大的政务压力。就拿近期政务阁呈递上来的公文来看,如今炎黄官吏共有三万六千五百余人。”
      “依照最基本的计算,每一名官吏都需管辖二百七十余人,这等治理压力是极大的。”
      “这样的治理压力在各朝各代都极为罕见。”
      闻言,秦天纵眉头皱起。
      一个人需要管辖二百七十余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军队那种极为严密的地方,十人都需一名班长,更别提民间了。
      民间虽然标准较低,但这个数字也是极大的。
      将十人组织起来简单,二十人也还勉强,但一旦人一多,那就是一件麻烦事。
      而且官吏的作用可非是只有组织起来那般简单了。
      官员要治理。
      需要治,还要理。
      这更是一件麻烦事。
      “主公,微臣附议!”邓禹率先表态。
      “微臣附议!”姚崇紧接着站出身。
      ......
      随后一名名官员都表了态。
      诸葛亮的提议可算是说到他们心里去了。
      作为城主和各部门负责人,却是总感觉人不够用。
      每每有政务需要施行,却是因为人手缘故滞后,等到能空出人手来时,这件事的时效性却是过了,再做已然只是徒劳。
      只是,此前没人敢提此事。
      增加官员数量可非是一件小事。
      此事涉及到整个势力的组织架构,稍有不慎将会陷入囫囵。
      毕竟谁知道扩充官员队伍是不是因为某位官员的亲属需要进入其中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
      他们入官场多年,如何不懂其中门道?
      只是不敢说罢了。
      如今有诸葛亮在前面顶着,一个个都大胆了许多。
      “主公,就以唐朝来说,百姓与入品(九品及以上)官员的比为三千比一。当然,这是以入品的官员为例,而在这些官员之下,可还有许多不入品阶的吏员。光是唐朝县令下辖吏员可达百人

第744章 理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