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家都朝着顾老爷子看了过来。
      有人认出了顾老爷子,忍不住惊呼一声。
      顾老爷子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冷眼瞧着场内的一切,朝着张承志招了招手。
      “时间已经不早了,差不多就行了!”
      主要是,都已经把人逼到了这种程度,再逼下去,他觉得好有可能会晚节不保!
      而且,还是自家娃,能咋办?
      张承志看了顾老爷子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抬步就要走人,但是却被曹山长拦了下来。
      “不行,不能走!”
      做人也得有做人的品格。
      张承志如今要过来踢馆,眼看着自己要输了,张承志现在离开,等回头这件事情传开了,要怎么说?
      说好了辩论,自己不如人就是不如人。
      张承志也觉得自己不能走。
      但是老师说了,他多少还是要给点儿面子的。
      可曹山长把他拦了下来,他到底还是原地站定,半点儿不心虚。
      “曹山长可是有话要说?”
      “我……”
      曹山长语塞。
      他觉得有点儿愁苦。
      这孩子什么都好,但是只有一点儿不好。
      就是路子太偏了,而且又偏还又野。
      他原本以为张承志一路找来,就是为了为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出气的,可上来他搞了一个《师说》。
      他以为张承志要跟他说传道受业解惑的事情,结果他提了“有教无类”。
      就在他满心想着要搞什么“有教无类”的时候,张承志虚晃一枪,又去探究什么以孝道治天下的根源。
      而且,每次辩论的时候,论点论据和论证全部都有,而且各种论据和论证还尤其生僻。
      他根本疲于应对。
      而且,他原本以为“以孝治天下”已经是这件事情的终结的时候,就听了张承志又换了一个话题,比如说“士农工商”这些如何得出,重要性又是如何。
      等到他们辩论了“士农工商”这几个字的时候,张承志又把这些和《师说》结合起来,质问为何那些工匠之类的人都可以向平辈请教,可他们却为难。
      之后,又提出为何曹山长说有教无类是正确的,可为何书院里面的人却是世家子弟较多,贫民子弟较少。曹山长才刚刚提出因为寒门子弟精力有限,财力有限之类的话,张承志再次发难,询问家中私塾内资助村中孩童读书的对错。
      曹山长明明知道这是坑,但是还不得不跳。毕竟,这件事情是好的。
      接下来,张承志又一篇文章当场陈述出来,《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耳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
      大家之前就被一篇《师说》震到了,如今又被一篇《劝学》给惊在了原地。
      这篇文章一出,曹山长二话不说,直接朝着张承志拱了拱手。
      “老夫,败了!”
      不管是这两篇文章,不管是张承志的辩论方法和方式,哪怕是他选取的角度,都是他成功的关键。
      缺一不可。
      曹山长又是兴奋,又是开心。
      “老夫虽然败了,但是败得五体投地。不过,这两篇文章能不能默给我?而且,如果张公子有时间的话,不如我们去房间里面聊聊?”
      大家都没有想过,曹山长竟然还会输,真的输了。
      不过在场的人都是学子,一个个拿了两篇文章高高兴兴的,毕竟,这两篇文章越想越好,越想越是那么回事儿。
      不过,大家都没有记完全,只是你记一句,我记一句,并不完全。
     &nb

第230章 劝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