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正看话本的时候,顾老爷子那边已经放下了。
他比别人想得更多。
毕竟,他和张家人接触的时间最长。
按照他对吴静安的了解来说,吴静安每次做的事情,总有深意。
那么这一次贸贸然出来一本书,这本书能有什么深意?
看似就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开始进入江湖闯荡的故事,但是背后的深意却让他深思。
对于这个话本子背后的那个故事背景,和如今的大庆和曾相似?
那个宋朝,和如今的大庆一般,也都面临着群狼环伺的场面,也经历过一些战场大败的事情,而且,还和如今的大庆一般,重文轻武。
他本就是一个文相,重文轻武对他们这些文官来说,再好不过。
可是,身居高位,总不能只顾着自己。
他不能佯装周围大夏国他们年年扰乱边疆的事情,他看不到。
也不能当做那些士兵们没有战力,他们大庆未来或许抵抗不了大夏他们的进攻。
如今没有战争,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所以,每次有了战争的时候,朝内的主战派总是少于求和派。
一个是文官的尿性,一个也是他们太怕了。
一个民族一旦没有了血性,那么距离这个民族灭亡不远了。
毕竟,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反抗能力的,最终只能被强者吞并。
这个话本子看似写的是江湖,可是那个江湖却和这个背景相互契合。
为何这个主角执意要退掉婚事也要回去宋朝?当真只是因为故土吗?也因为两国的处境不同吧?
而这个话本子上面写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虽然没有看过后面的故事情节,但是话本里面如今出现的大侠,应该就是封面上那个侠之大者吧?
那若是要把整个故事的主角写成一个大侠,那么最终的导向必然是这个大侠做了一些为国为民的事情。
而从这个话本最开头的事情来看,郭靖和杨康,这个故事和他们那个“靖康之变”有关系,而宋朝有一个“靖康之变”,但他们大庆也有个“大庆之辱”。
郭靖和杨康的父亲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亡,他们的孩子说不定也是如此。
如果吴静安知道顾老爷子推理的话,说不定要感叹一下眼光敏锐,眼神独到。
毕竟,事情的大概走向,就差不多是这样。
顾老爷子在家里面想了又想,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让大家来消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至于书院那边,他想了想,专门走了一趟书院。
山长听说顾老爷子是为了这个而来,气的要命。
他肚子里面带着火气,心中也有着偏见,所以哪怕在看话本子,也觉得难看的要命。
“顾大人,您说说,这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好好的孩子,非要去捣鼓什么话本子,还要去开书局,去卖钱。这不是胡闹是什么?可偏偏他嘴皮子利索,我说一句,他说十句!”
顾老爷子哈哈一笑。
“若是这样,你打可以把人直接赶下山,我倒是瞧瞧,他还能再过来这里打扰你的清净不成?”
山长被戳中了软肋,无奈苦笑。
顾老爷子倒是弯了弯唇角,把茶碗往他面前放了放。
“这件事情呢!有利也有弊,那个话本子你看了没?”
“看?我没烧了就是好的!我哪儿有那个心情看?”
&nb
第364章 堵不如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