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6章 大唐中的诗仙(2)[1/2页]

在神话世界当小说家 双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徐乐上一世,诸葛武侯人气很旺,历朝历代,有无数文人墨客给他写诗。
      其中著名的有: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
      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等等。
      但要说谁夸的最好?
      那无疑是诗圣杜甫。
      杜甫人称诗圣,是诗歌真正集大成者,五言七言,声律格律,无所不精,基本上其每一首诗都是千锤百炼,浑圆天成,字字珠玑,妙至毫巅,觉得此话说得夸张的话,可读其登高,望岳,春望,等等。
      当然他最擅长的还是夸人。
      身为李白的小迷弟,一生写了很多首诗夸李白。
      杜甫很敬佩和关心李白可以理解,因为那时李白已是闻名天下,堪称盛唐第一偶像,而当时的杜甫多少有点默默无闻,李白不太关注他。
      李白为杜甫所写的诗并不多,只有三首,写得淡淡的。
      所以,事实应该是杜甫崇敬李白,而在李白眼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粉丝朋友。
      这很正常,杜甫是晚辈,当时又没有名气,李白傲娇啊,偶像都是谢?,曹植这些大家,关注的也是孟浩然、王昌龄、高适这些名流,至于杜甫,恩,意思一下,别让年轻人伤心就好,关键是要继续崇拜我!
      毕竟在李白眼里,他最爱的还是“吾爱孟夫子”,或者“不及汪伦送我情”,或者“送刘禹锡”!
      除了是李白的小迷弟之外,杜甫也是诸葛武侯的小迷弟。
      像什么,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像什么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全都是出自杜甫之手。
      当然,最著名的自然是那首《蜀相》。
      “蜀相?”
      徐子陵开始吟诵《蜀相》。
      “这首诗是诗仙当年路经武侯祠有感而发!”
      徐子陵叹道。
      读到这里的时候,所有读者都是精神一震。
      “诗仙徐乐赞美武侯的诗?”
      他们已经明白了徐乐的意图,之前徐乐是通过侧面来塑造诗仙的逼格,现在则是从正面向众人展示诗仙的才华。
      武?字迕嫉溃骸靶炖滞耆?槐卣饷醋觯?馐资?绻?吹牟缓茫?崛弥?暗拿栊辞肮?∑?!
      通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诗的衬托,徐乐的诗仙形象已经树立起来了。
      在这个时候,徐乐完全可以通过春秋笔法,一笔带过这部分情节。
      但是他没有,还要让徐子陵吟诵《蜀相》。
      这个剧情不是说不好,而是需要极强的笔力,如果这首《蜀相》质量极好,那么徐乐诗仙的称号会更让人信服。
      怕就怕这首《蜀相》的质量极差,这会破坏诗仙的逼格,也让之前的那些诗黯淡无光。
      有一句俗语形容这样的情况就是:就怕一泡屎坏了一锅粥。
      “徐乐太自信了!”
      秦明感慨道。
      如果他处在徐乐的位置,会见好就收。
      既然已经通过侧面描写树立起了诗仙的逼格,没有必要再写《蜀相》了。
      写的好,自然皆大欢喜,写的不好,会前功尽弃,让徐乐诗仙的形象出现一些瑕疵。
      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写这部分情节。
      欧阳明日露出笑容:“行百里者半九十,徐乐你要是这首诗写差了,之前的描写也黯然失色。”
      诗仙,那可是诗中之仙。
      旁人的评价固然重要,但诗仙自己的作品质量更重要。
      要是这首《蜀相》质量拉胯,那徐乐还有什么资格被称为诗仙?
      你可能会找借口,诗仙也是人,也不可能首首经典。
      但别人不会听你的解释,你可是诗仙呀,你如果不超凡脱俗,又有什么资格被称为仙呢?
      甭给自己找什么理由,你是诗仙,你拥有这么高的名誉,你写诗就应该是经典,要不然别人就会失望。
      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没有完成目标,而是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功亏一篑。
      欧阳明日期待着徐乐出丑,只要这首《蜀相》质量差,徐乐之前的侧面描写基本上都做了无用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秦明嘴里轻轻念叨着。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这个寻字用的很妙,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
      “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石开在一旁附和道:“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
      “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
      “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武?自诙恋饺?似捣程煜录疲?匠??美铣夹牡氖焙蛐某沟追帕讼吕矗?挥盟担?庥质且皇拙?渲?鳌
      “写的真好!”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徐文猛的拍一下自己的大腿,读这首诗,他的精神都升华了,这就是好诗的作用。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
    

第156章 大唐中的诗仙(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