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章 戴上面具是神[1/2页]

通天纪 断城流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傩舞历史悠久,成型于大周王朝建立初期的宫廷“大傩”之礼,保留了“以乐通神”、“击鼓逐疫”、“以乐送神”的古礼文化,有起傩、演傩、驱傩、圆傩等基本过程,一般要持续三日。
      主跳傩舞是在演傩阶段,也叫跳魈或跳鬼,李迹要参与的便是这一步,这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步骤,万万不能跳错。后面的驱傩就不容易犯错了,只要求方相氏戴着狰狞面具,拿着武器,在火把照耀下沿门驱疫,就可将危害人们的邪魅瘟神赶走。
      方相氏佩戴的面具,可以是神话人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世俗人物或历史名人,这要取决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在民众心中,傩面具是神的载体,所以选择的面具也往往都是当地传说的神或圣人。洛州城在大周王朝建立初期被建造,至今也是有七百年历史,经历过整个春秋的古城了,其中出过的圣人传说不计其数。
      李迹要扮演方相氏,自然要佩戴面具,下午的时候,他就去了刑事府祭礼馆,为了挑选他的面具。
      祭礼官把他迎入后,将所有可选择的方相氏面具展现在了他的面前,那些面具都挂在墙上,各种各样五花缭乱,看得李迹目眩不已。
      这些面具有神鬼人兽,造型各异,他看到一个以上古魔神蚩尤为原型的面具,面目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充满了洪荒古老的可怕气息,还有黥面剑鬓、手持青铜镜的神将面具,金发龙角、长须独目的龙王面具等等。不过这些面具他都不怎么喜欢,因为这些神话人物他都没怎么听说过。
      他想了想,对祭礼官说道:“有没有面具名单给我看看,我不想戴这些神神鬼鬼的。”
      “有的。”祭礼官很快找出了一卷竹简来,看上面名字的数量,就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面具了。
      李迹拿着名单细细看着,上面写的都是每一个面具的来源和它们象征的人物形象。相比于大周京城傩面的古朴浑厚,楚国巫地的夸张奇异,乐舞之地赵国的色彩亮丽,洛州城的傩面文化与众不同,什么种类都有,这也说明洛州文化的交汇程度,它作为天下之中,繁华名气仅次于大周镐京城,汇聚各国文化,它的诞生本就是一件奇事。
      据说当初周朝建立时,由于国都镐京城偏西,周武王姬发担心难以控制殷商旧族广泛分布的东方地区,曾为此夜不能寐。为巩固新政权确保周朝国运昌盛,他想把靠近天室山周边殷人曾经聚居之地的殷商顽固势力清除,并在那“定天保”重建都城,以此确保西方的安定。
      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当时任阐院副院长的周公,谁料周公没有同意,说阐院是为守护大周王朝而立,若要迁都阐院必要跟着搬迁,他以姜太公登天后上天赐给人间阐教的气运已定在镐京城外的阐院里无法挪动为由,否定了武王建立新都的想法。
      武王当然很不高兴,对周公说:“商朝建立时曾经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才使殷朝存续至今。如今殷商政乱已六十余载,周人才得以定鼎中原,我若不能使天下百姓安稳,免受殷人祸乱,死后有什么颜面去见葬于毕原之下的父王!”
      他不顾周公的反对亲自动身天室山附近,南望三涂,北望岳北,观察黄河,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最终认定从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朝定居的地方,并且离天室山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
      他将修建新都的规划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召公,可是当洛州城建成即将迁都时,武王却突然驾崩了,之后引起的三监叛乱更是为大周雪上加霜,周公平定叛乱后告诉继位的成王,这是上天对大周擅动阐院气运降下了神罚,武王乃是受天诛而死,成王相信了周公说的,最终放弃了迁都的打算。由于这件事并未流传到宫外,成王也并未封禁这座新城,只是宣称武王因病驾崩,后来好多人便都慕名往这差点成了大周第二座都城的地方而来,想沾沾天子之气,因此洛州越来越繁华,经常成为流商和各王公贵族的府商往来之地,到了如今已经是天下第二的大城。
      所以在那长长的名单中,他很快就发现了周武王的名字。
      “既然有周武王,肯定也有周文王姬昌吧?”李迹心想道。
      在洛州城,周文王留下的历史足印并不必他的儿子武王差,他当年被商纣王囚禁在?里的时候,得到了天皇伏羲离开人间前留下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写成千年奇书《易经》。后来,周朝建立,阐教众仙离开,姜子牙册封封神榜后,为继续阐教在人间的传道而在京城外建立了一所阐院,任周公姬旦为副院长,然后登天而去。姬昌则传位于姬发,潜心研究《易经》。
      姬昌死后,周公完善《易经》,将其奉为阐院最高典籍,天下人才

第30章 戴上面具是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