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章 史上最难的六艺考[1/2页]

通天纪 断城流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礼部接送的考生也差不多都到了,钟声第二次响起,接待的青年大声催促考生们聚集,准备去考场。
      众人被带入那扇侧门内,走过几条走廊,到了几间教室门口,有教习面无表情地对考生们讲述了一遍考场纪律,这都是考生们知道的事情,但他们还是很认真紧张的听着每一句话,生怕漏过一个字。
      说完纪律以后,教习脸上从面无表情突然转换为严肃,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必须告诉你们,由于往年的一些考生和教授反映,六艺考过于简单,而随后的九家选考又太难,所以今年我们打算提高六艺考的难度……”
      除了某些人之外,所有的考生听到这话都是愣了一下,不过也没有太大反应,因为六艺考的确是太过简单,就算提高一点难度,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才是。
      只是教习接下来说的话,完全摧毁了他们脸上的平静:“经过院长和其他大教授的同意之后,我们决定将六艺考的通过标准,从往年的两门甲等并两门乙等,提升为三门甲等并一门乙等,也就是说,你们之中如果有人是只准备了两门优势科来的,就要做好不过的心理准备了。”
      此言一出,所有考生哗然。
      从两门甲等提升为三门甲等,这提升的难度何止是一个级别?
      “这是谁提出来的?太过分啦!”
      “就是,这种事情应该早就公布的,哪有现在才告诉我们的?”
      “我才准备了书乐两门啊,其他的我从小就不感兴趣,考个乙已经都勉强了,这样要怎么过啊!”
      很多考生都哭丧了个脸。
      教习面无表情,说道:“你们再抱怨也没用,因为这次改革是孟子先生亲自提议的,院长最终同意的,你们有意见,不妨考完之后再去说。”
      “儒家大教授孟子先生?”许多考生脸上顿时露出崇敬之色,原本的一些抱怨也收了回去。
      但是这时,一名身穿银白袍杉,以一木簪束发的年轻公子从人群中走出,对着教习行了一礼,说道:“先生,我有话说。”
      “说。”教习眉头一皱。
      “先生,你说这项提议经过了院长的同意,还是孟子先生亲自提出的,可在学生看来,提升考试难度虽有必要,但以这样的方式,似乎不大公平吧?”
      “何处不公平?你是在质疑孟子先生?”教习的面色不悦。
      “学生不敢。”年轻公子躬身一辑。
      “你继续说。”
      年轻公子点点头,朗声说道:“在阐院建立之初,六艺被做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才能,就像《周礼》中所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可六艺从来都不是判断一个人成才与否的标志,而是养性之道,养国子,修人性,它是艺不是技,阐院以它作为学生入院基本条件无可厚非,但过分加大考试难度,只会将一些有才能的人拒之门外。”
      “何意?”
      “六科之中,每人总有几门擅长几门不擅长,礼数为文,射御为武,书乐为艺,大多的读书士子尤其是寒门出身的,礼数是最擅长的,其他四门即便家中没条件学,鉴于以往的考试要求过掉六艺考也足够了。可现在要求提升到三门甲等,为难的并不是贵族子弟,而是寒门考生,因为他们从小就接触不到那些东西。请问先生,这样提升考试难度,有什么意义?”
      教习很惊奇地看了他一眼,眉头紧皱,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名公子脸上不卑不亢,神情温和有礼,但也有一股坚定的倔劲,似乎一定要教习给出答案。
      两人都没有动,也没有说话,气氛一下子凝固住了。
      安静的考场外忽然响起一道声音。
      “在这几个考场的考生,大多都是走后门免了初核的权贵子弟,你也像是大户人家出身的,为何会在意寒门子弟如何?”
      听着这声音,教习脸上神情顿时变得恭敬,转过身,对着那人行礼。
      “见过荀先生。”
      后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名书生。
      这名书生年纪不大二三十之间,容颜寻常,有股儒雅之气,神态温和,眉宇间却有种自负满腹经纶的感觉,给人有点矛盾之感,身上穿的也只是寻常书生的袍杉,别人看到他的第一眼,就会觉得此人必定不同寻常,有大才之相。
      “他是哪家的先生,怎么这么年轻?”尹莲低声问道。
      姬月答道:“他叫荀况,是儒家的首席大弟子,孟子先生最得意的门生。”
      “那也是学生吧,怎么称他为先生?”
      “首席大弟子,在每一家内只能有一位,是大教授亲自挑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并不比别的教授差多少,所以也以先生敬称。”
      “原来如此。”越晗雪和尹莲的脸上都露出尊敬之色。
      “其实也就这样,我姐也是首席弟子,平时也没见多少人对她恭敬。”赵彦凑近李迹的耳边说道。
      姬月不客气地踩了赵彦一脚,后者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大叫。
第10章 史上最难的六艺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