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十一、解试[1/2页]

大宋不怂 七桃散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李申之的脸上,看不出是悲是喜。
      如果非要说出一种情绪的话,大概是遗憾。
      官家赐的木匣子竟然没有上漆,真是一个抠门的官家。
      将原色木匣子递给了身边的仆人,李申之将匣子里的符牌装在袖筒里,领着李修缘和金儿上了马车朝南出发,今天是解试的第一天。
      临安府学门口,早已熙熙攘攘,宛如集市一般,整条街充满了商业的气息。有送外卖的,有青楼妓女,有算命相士,还有几个卖唱杂耍的还没摆开摊子便被别人哄走了。
      这里是考试的地方,不允许有噪音。
      冲过了人群,大门外早已由禁军围出了一块空地,那是学子们排队入场,核验信息,以及搜身体检的地方。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朝,发扬与唐朝,到了宋朝走上了高度成熟,形成了一整套保证科举公平有效运行的制度规范。
      然而再完美的制度也会有漏洞,有漏洞就有钻漏洞的人。
      还有大量的自以为聪明发现了漏洞,其实脑子不大灵光的人。
      比如说冒名顶替。
      为了防止替考,宋代的科举实行结保制度,即每五名考生自愿结成一组,对相互的身份进行监督。每堂考试只有五个人集齐了,才能入场,李申之也不例外。
      一旦有人冒名顶替,另外四个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上报的话,与冒名顶替者同罪。
      从清早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人被禁军抓到了一边。
      李申之刚在人群中露头,便有同窗上前接引:“李兄这厢走,他们三个都到了,就差你了。”
      李申之不好意思地抱拳:“让诸位久等了,今晚三元楼走起!”
      “今日不行,明天还要考试,晚上需要养精蓄锐。”
      “那就权且记下。”
      “好,权且记下,等考完了再去痛饮一番。”
      另一边,韩平一行五人也到场,正在接受检查。
      大家平平无奇地对视了一眼,各自走进了考场。
      ……
      第一天的考试叫贴经,大概就是填空、默写。李申之把会做的全部做完,不会做的也懒得去想,便提前交卷出来。满分不用想了,及格应该没问题。
      正好韩平也交了卷,正往外走。
      两人相视一笑,肩并肩地走出了考场,默契地来了一场平局。
      可是看两人的表情,都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所有的题目韩平都会答,他有自信的资本。那么李申之的资本是什么?
      第二场考试是命题写诗,这对于李申之来说不过又是一道默写题而已,简单。
      当他走出考场的时候,韩平竟然也交卷出场。
      不用想,这家伙肯定也提前准备了,把命题写诗当成了一次默写题。
      这世上的聪明人做事的方法大都类似,傻子却各有各的傻法。
      李申之和韩平再度携手走出考上的时候,两人竟然生出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韩平的有备而来,不禁让金儿为少爷捏了一把汗。
      ……
      最后一场考试之前,韩平自信地走入了考场,李申之却在门口站定。
      金儿催促道:“少爷,你快进去啊。”
      本来你写字就慢,还在这里耽误时间,一会可就真输了。
      李申之笑道:“我跟那韩平赌的是什么?”
      金儿急得直跺脚:“你们赌的是最快啊,你这都忘了吗?”
      “我才不是快枪手!”李申之抓过一把凳子,坐在了府学大门口,大马金刀地一坐:“咱不进去了。”
      不去考就不会输了吗?少爷不会脑子坏了吧。
      金儿正准备再劝,忽然一道亮影从李申之手中飞了过来。
      金

二十一、解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