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永徽三年冬末,寒风如刀子般刮过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枯黄的落叶在风中打着旋儿,漫无目的的飘散。
  元日在即,这本该是张灯结彩的日子,可是不管是长安城,还是整个大唐,都没有了往日的热闹。
  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的老板们无精打采的守着店面,偶尔有几个百姓匆匆走过,脸上也满是忧虑之色。
  平日里繁华喧闹的朱雀大街,此刻更是一片冷清。
  街道两旁的建筑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寂寥,曾经热闹非凡的集市也没了往日的喧嚣,只有零星的几个小贩在叫卖,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
  究其原因,是家中的成年男丁,此时都已经赶赴战场。
  为了大唐的疆土,为了帝王的雄心,无数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
  女人们守在家中,日夜为自己的丈夫,儿子担忧,她们不知道前方的战况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能否平安归来。
  老人们望着空荡荡的家,默默叹息,眼中满是无奈牵挂。
  每一个家庭都被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大唐都沉浸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之中。
  谁心里都明白,今年的这个年,不好过。
  两仪殿内,烛火摇曳,在墙壁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
  李义府手持着今年的军费开支账簿,神色凝重的站在李治面前。
  那账簿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像是一个个沉重的枷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在军费开支下面,便是裴行俭加急送来的军报,这封军报给整个大殿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气息。
  军报上赫然写着生擒阿拉伯哈里发穆阿维叶,此时正被押送回长安的路上。
  这个消息让原本愁眉不展的李治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他微微挺直了身躯,伸手接过军报,仔仔细细的阅读起来,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这封军报,也让李治的压力减少了许多。至少,到现在为止,大唐的疆土面积,打破了历史之最。
  永徽一朝,疆土面积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广袤的土地在大唐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可即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李治的心中还是不满意。
  还是不断有官员上书,他们的奏章纷纷递进两仪殿。
  内容的意思也都大同小异。
  朝堂之上,以几位尚书为首,言辞恳切的进谏:“陛下,如今我大唐的疆土面积已经足够辽阔,西域之地广袤无垠,民族众多,风俗各异,连统治都成为了巨大的问题。”
  “这么多的百姓,也占据不了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
  “我大唐还需要休养生息,接着发展经济、整顿吏治,发展得差不多了,再去西征也不迟。”
  “而不是一鼓作气,赌上大唐的未来西征。”
  “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已经捡了大便宜,此次征战花费的钱财在可控范围之内,朝廷还扛得住。”
  “若现在收兵,则等于白捡了这么大的疆域,实乃明智之举啊。”
  这些官员们站在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神情真诚。
  他们从民生、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此时收兵的好处,字字句句都似乎在理。
  每天朝廷所要支出的白银,那都是海量。庞大的军费开支,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不断吞噬着国库的财富。
  运输粮草、打造兵器、犒赏将士,每一项都是巨额的花费。
  李治心里比谁都清楚,按照大唐现在的国力,征三百万将士,也只能维持一年。
  一旦一年内打不下来,那么,才是整个大唐都要勒紧裤腰带的时候。
  百姓们的赋税会加重,生活将更

第770章 西征之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