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3章:亡之亡也[1/2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 荣誉与忠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天寒地冻的时节之下,周王室逃亡的公卿经由各条道路抵达“濮阳”了。
      他们大多是走进韩氏封地的路线,再沿着少水北上,中间拐向现代太行山地界,途经“壶口”进入“寒氏”随后抵达“邯郸”先行落脚。
      有些公卿表明身份,得到了韩氏的礼遇,又在韩氏派兵保护之下才能抵达“邯郸”。
      更多的公卿憎恨韩氏不来驰援,身边不再有数十上百仆从伺候,别说是保证生活质量,不被饿死或被野兽吃掉都算幸运,还是选择艰难前行。
      他们这是来找原国之君求援,也能是一种控诉原国在周王室有难时怎么没有出兵援救的行动。
      现阶段,楚军攻破“洛邑”之后,少量楚军见好就收想要归国,更多的楚军仍旧在周王室地盘内肆虐。
      周天子被杀固然是一件大事,对于公卿们来说更大的事情则是亟待收复失地。
      天子死了?没有子嗣的话,大不了从血缘关系近的公子里面去选。
      公卿们要是没有了封地,他们连混吃等死都办不到。
      面对失去领地的周王室公卿,或许有贵族会进行招待,长久白养着则是属于没有可能,更不会吸纳公卿成为自己的家臣。
      到了礼崩乐坏的时代,再落魄的公卿也是天子直属的公卿,他们的身份着实过于特别,不像分封国的公子或公孙实在不行还能投效他国且得到接纳。
      往简单了说,吸纳天子的近臣太受忌讳,有野心想接纳则会担忧忠诚度方面的问题。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历朝历代,王朝到了末期之后,有皇室血缘关系的人,他们的处境既尴尬又绝望,最好的下场是隐姓埋名成为一户不起眼的普通人家。(刘晔投奔曹操时,曹操是汉臣)
      原国的一些家族善待了逃亡的周王室公卿,轮到国家直属的官员则是出现了一种另外的情况。
      时代正临变革之际,旧有的规则没有完全消失,新的规则在被适应的阶段,原国有许多的改变,各个家族则是仍旧保有很多自主权。
      原国的家族怎么接待周王室的公卿属于私人的态度。
      在国家任职的人被直接言明或是暗示,不得接待来自周王室的公卿,同时不必去做任何刁难的事情,只当那些人根本就不存在。
      周王室早就落魄了,太多的公卿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掉了志气,乃至于变得愚昧。
      任何一个群体中都不会缺乏聪明人,他们在发现原国的官方无视自己之后,稍微琢磨立刻就知道事态不妙了。
      刘卿是比较清醒的公卿之一,恰恰因为足够清醒而感到绝望,面对一帮人在讨论,全程没有开口讲哪怕一句话。
      “原君受君恩,不思维护天子,如今更是怠慢我等。”
      “非也,智氏予财货,天子赐爵位,不过交易耳。”
      前面还讲礼法。
      后面则就将一切赤裸裸地掀开了。
      如果第二条说法传出去并且被世人所接受,诸夏将进入到另一个时代,大家可算知道原来国家是可以用财货购买的。

第483章:亡之亡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