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捂着被打的半边脸,委屈地退到一边去了。
这时,另一个丫鬟进来禀报:
“娘子,外面有个小乞丐,送来一封信。”
小菊上前,从那丫鬟手里,接过信,转身递到散花娘子的手里。
散花娘子打开信纸,之间上面写着一行字:
进水不犯河水。
没有落款。
可是散花娘子难道还能不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面纱下的脸扭曲了。
她把手里的纸揉成一团,用力地扔了出去。
“白榴月,我跟你没完!”
*
虽然还没有正式搬家到城里来,可许氏已经将烤鸭铺子开张了。
不过,栀子花胡同平时来往的行人并不多。一开始,许氏的生意并不怎么好。
但是许氏并不着急。
她先是让白榴月用过年写对联的大红纸写了些吉祥话,贴在墙上。
“娘,要是过路的人不识字怎么办?”
齐洛儿一边帮着往墙上糊浆糊,一边眨巴着大眼睛问。
许氏胸有成竹地说道:
“不认识字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被这大红的纸吸引过来,往咱们这门脸上看过来,还能看不出来咱卖的是烤鸭吗?”
白榴月不由地伸出大拇指:
“娘,您可真有法子!”
许氏羞涩地一笑,道:
“你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活了几十年了,这老古话还是听说过几句的。
老古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咱把烤鸭做好了,就不怕没人上门来买。”
许氏又精心地做了几只烤鸭,切成小块,分装在一个一个的纸盒里,带着齐洛儿,沿着栀子花胡同,一家一家地去敲门。
人开了门,许氏便堆上笑脸,道:
“我是前头新搬来的齐家的。专门卖烤鸭的。以后都是邻居了,还请大家多多关照。这是一点小礼物。”
然后给齐洛儿使个眼色,齐洛儿便乖巧地地上一个纸盒,小嘴甜甜道:
“大伯大婶,这是我娘做的烤鸭,给您尝个鲜。”
大家一看,原来是新来的邻居,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何况人家可没有空手上门,还带着礼物来了,谁好意思不给面子。
“哟,来就来嘛,还带啥礼物。进来坐会儿?”
邻居们接过烤鸭,便把许氏和齐洛儿往家里让。
“不了。我跟我娘还要去别人家里打个招呼。过几天再来拜访大伯大婶吧。”
齐洛儿清亮的嗓音和甜美的笑容,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哟,这丫头,小嘴可真会说。长得也乖巧,齐家的,你可有福呢。”
这么一来一往,众人便都记住了:胡同里新搬来一家姓齐的,卖烤鸭的,家里有个挺漂亮小丫头。
而等到他们尝过了许氏做的烤鸭,便都被烤鸭的美味征服了。
于是渐渐的,有邻居来铺子里买烤鸭了。
可许氏不满足。
不能只有这一条街的人知道自己的烤鸭铺子,得上外面的人也知道。
她就想了一个办法,花了几两银子,从县城的书院里,找过来几个上学的娃娃,让他们在纸上,画上烤鸭,再写上栀子花胡同。
小孩子们手快,半下午,就画出来厚厚的一叠纸。
许氏又给这些孩子们几个铜板,让他们去城里街头巷尾,逢人便发一张。
有人好奇:
“这画个鸭子,是啥意思?”
小孩子们就解释道:
“栀子花胡同,新开一家烤鸭店。做的烤鸭可好吃了。大伯大婶们,有空去尝尝呗?
那的老板人可好了,还让免费品尝。”
众人都对小孩子们这种宣传方式感到很新鲜,于是便记住了。
路过栀子花胡同的时候,便过去买上一只烤鸭。
渐渐的,整个益阳城的人,就都知道许氏的烤鸭铺子了。
许氏的生意渐渐火爆起来,连带着整个栀子花胡同的来往行人都多了起来。
胡同里别的铺子,都沾了许氏的光了。
&n
第69章 许氏营销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