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南平伯一个闲散伯爷,朝堂上的事根本就不沾边,他若是一句话就能进行官员调动,大夏王朝的吏治该是多么地不堪啊?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南平伯真有这样的本事,他程缙也是不怕的。自从他为官以来,最看不惯的就是这种仗着自己手中有几分权势,就妄图混淆吏治清明的人。南平伯想要捂住他的嘴巴,管住他的手脚,他偏不会让他如愿。
所以程缙直接便向京中递了一份弹劾南平伯的折子,折子里附上了南平伯给他写的那封信的拓印版。
这弹劾的折子,正常情况下也是到了几位辅政大臣处就没有下文了。毕竟南平伯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那个什么村的村长贪墨村民的银子,直接让他把银子吐出来就是了,或者一并撤了那村长的职位。这都不算个事,青阳县令自己处理就行了,没必要耽误皇上的宝贵时间。
如今北边还在打仗,这种折子往后压一压也无妨。
可偏就邪门儿了,那封弹劾南平伯的折子,不知道怎么就混进了一堆战报的折子里,还被皇上一眼就看到了,在上朝的时候发了问。
“南平伯在青阳县的小山村里还有亲戚?朕都不知道。不过,贪墨征兵的银子这事不小,让人去查清楚了,若是属实,从严从重发落。”
皇上都发了话,下边的人自然是一并将南平伯查了个底儿掉。
这一查不得了,发现这个小小的南平伯,这种利用权势欺压普通百姓的事做得还真不少。
虽然单个拎出来,看起来都不算大事,什么侵吞了这家十几亩地了,收了那家几百两银子的贿赂了之类。可是架不住件数多啊,随便一整理都有上百件,所有人都震惊了!
一个没落南平伯,名不见经传的,就能假借朝廷的名头为自己谋取这么大的私利,若是真正的达官权贵,那还得了?
皇上一下子怒了!想想边关吃紧打仗,每天都要耗费十几万两的银子,可是国库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他这个当皇上的头都大了。没想到小小南平伯也敢来给自己添堵。
即刻下令,南平伯数罪并罚,除罚两年的伯爵俸禄外,处以涉案银两十倍的罚金上缴国库。
算下来,就是整整二十四万两银子。
一个没落的南平伯,哪里能有这么多银子呢?没办法,这是皇上都开了口的处罚,若是交不上,怕是爵位不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咬咬牙,把家里能典当的,能卖的产业都处理掉,差不多去了大半个伯府的东西,总算是将罚金给补齐了。
之后的南平伯府,就只能勒着裤腰带过活了。好在是爵位还有,保留了最后的一分体面,期待着东山再起罢了。
皇上一看,南平伯府这样的破落户都能拿出来几十万两银子,这京城的勋贵之家们,该得多有钱啊!
可怜他一个皇上,竟然天天为钱发愁,自己的臣子们却关起门来过逍遥自在的日子。这个认知让皇上很是不平衡,也在心里默默打起了小算盘,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说回谢家村。
早在那封举报信放在县令程缙的桌案上时,村长谢兴业贪墨村民们征兵银子的事就同时在村里悄悄传开了。
据说
第54章 李秀才的声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