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整个案发过程的轮廓已经在刘神风的脑海里变得清晰了。
他的猜想是这样的——张明过失杀人后,最初是惊慌失措的,所以导致很多地方残留着周艾雪的血迹,为了清理已经残留的血迹,他穿上无尘服进行清理,这样就算沾在衣服上也不担心洗不掉。
此外,他分尸的时候,基本都穿着无尘服,一来是很好地蒙住脸,不被认出来。二来是清理方便,不怕血迹和污渍之类的。
尽管是冷冻切割,不会存在血液飞溅,但还会存在其他的污渍沾染,穿着这种无尘服还是好得多。
切割完尸体后,他就分批次往寺庙运尸。
案发全过程大概就是这样。目前搞不懂的,就是他为何脑子一热,制定了一份挑衅警方的计划。
之后,周队对尸体和作案工具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发现不管是尸体上还是作案工具上,都没有一个指纹,和之前寺庙发现的一样。
意思就是说,没法证明这些作案工具与张明有所关联,也就是没有物证,那么只能在人证上做努力了。
所以,他让手下对凶案现场,以及分尸现场周围进行走访调查,试图能够寻找到目击证人。
希望能有所收获,但希望渺茫。
一来是废弃场那边的人流量小,平时也没什么人在那附近走动,被看见的几率比较小。
其次就是,张明里面穿着一件塑料无尘服,脸是被遮住的,就算被人看见了,恐怕也不会被认出来吧。
这样一来,人证存在的可能性岂不是为零。
但实际上,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张明在分尸的时候,摘下头套,而恰巧被人看见,那就存在人证。
至于为什么会摘下头套,那就是这种无尘服的一个缺点,这种服装太闷了,全身裹得死死的,不散热,分尸也是件累活,在没有恒温的车间干这么累的活,很热的。
所以,存在摘下头套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也太微乎其微了,甚至连刘队自己都不相信能找到证人。
但他还是不想放弃希望,当警察就是这样,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机会,都要抓住不放过,这既是对已逝亡魂的慰藉,也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一种尊重。
另外,刘神风大概也猜到了,上次赵树说的那个穿雨衣的,多半就是张明,他当时应该就穿着无尘服。
尽管无尘服是防水的,完全没有必要刻意穿雨衣笼在外面,但是——如果穿着无尘服在大街上走,实在太过显眼,没人会穿那种衣服在大街上走,那样穿只会引人注目。
没有一个杀人犯会希望自己引来更多的目光,至少在作案的时候不希望。
所以,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雨衣,而不是雨伞的缘故,因为雨衣可以遮住全身的无尘服,干活的时候也方便,但雨伞就不行。
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有没有人证的消息了。
查了两天,刘队没有任何收获,废品站的恶臭臭得一大群居民区远离这里,人们从这里走过,也会被这里的脏乱吓到,行色匆匆离去。
不过,这附近倒是有流浪汉会在这附近出没,有的甚至会在这里过夜。
这算是一个机会。
刘队找了废品站附近的流浪汉问问,问到他们时,他们倒是说了一些,不过都是与案情没有关系的,关于如何精准地捡破烂,他们倒是讲了一大堆。
这之后,刘神风不禁叹了一口气,难道这个案件真的就无解了吗?
能够定罪的证据,无非就三样,人证,物证和口供。
&
第 45章 监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