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陈老爷笑呵呵的说道,“一别两三年,老友身体怎么样?”
“好的很!大半年前,我还在日日教导你家的那两个小子,我的身体状况如何,他们能不知道吗?我这身子骨可硬朗着呢!”
“硬朗就好!这里有刚到的好茶,而且还是你爱喝的君山银针,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可算是有口福了!”陈老爷连忙将他让了进来,“对了,你这次出门游历,一共去了哪些地方?”
“我去过的地方可多了,有沧州、并州、连州……看过了迦南河、玉牧河、陈水河……爬上过紫霞山、青云山、一昆山……我云梦国真是河山大好,人杰地灵啊!这次在外游学,我还见过不少青年才俊呢!”
“那可真好!没有收一两个做关门弟子?”
“不收了,不收了!有你家那两个孩子就够了!我这辈子绝不会再收第三个关门弟子!”
“或许还能再遇到资质超绝者呢?”
“你以为资质超绝的学子是地里的大白菜?”对方摇了摇头,“这辈子,我估计是不会再遇到让我动心的资质超绝的学子了!对了,那两个小子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有没有懈怠?”
“方先生不如亲自考一考?”陈老爷问道。
“那是要亲自考一考!”方清玉点了点头。
陈爱文和陈爱武听到门边的动静,早就已经跑了过来候在了堂屋门口。
他们二人给方清玉行了一个礼。
站在方清玉身后的白三郎,也给他行了一个礼。
白三郎风姿卓绝,很难不让人注意到。
方清玉的眼神立刻停留在了他的身上,眼中闪过了一抹诧异之色。
“我在府学这么多年,不知见过多少风华灼灼的学子,如他这般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方清玉夸赞道,“不知这位是?”
“这位是村里一个大户人家家里的读书人。”陈老爷解释道。
“村里人?”方清玉有些惊讶,“书香之家?”
“不是,就是普通农户。”陈老爷说道。
“你在跟我开玩笑。”
“并没有,当着人家的面,我如何能跟你开玩笑?这不礼貌,”陈老爷摇了摇头,“更何况,你素知我为官严谨,我说话做事向来小心,我不会跟人开玩笑。”
“这样的气质,倒是出淤泥而不染,身在这样的小门小户,着实罕见了!”方清玉好奇地看向白三郎,“你叫什么名字?”
“晚辈白三郎。”白三郎朝他行了一个礼。
“我叫方清玉,前些年一直掌管府学,这两年退下来了,在府学里捡了个闲职,”方清玉打量着他,“你可曾读书?”
“四书五经已经读完了,只是略通一些书中的道理罢了。”
“你可以多问问陈爱文和陈爱武,他们俩的学问做得很不错。”方青玉认真地说道。
“那就不必了。”陈老爷开了口,略显尴尬地说道,“一个月前,是我家那两个小子指点他,一个月之后,那两个小子有时候甚至要问一问他,才能在某些问题上豁然开朗。”
方清玉不相信。
陈家那两个小子的资质他是知道的。
虽说那两个小子年轻,再加上天资聪颖,现在有些浮躁,还需要好好打磨几年,但是有些人生来就是比别人更有读书的天赋、生来就是比别人更有读书的条件。
眼前的白三郎只是一个农户的孩子,要说读书的条件,他必然是比不上陈家的那两个小子。
若是说读书的天赋?
陈家那两个小子在读书的天赋上已经是难得一见了,难道在这个州府里,还能见到有人比那两个小子更有读书的天赋吗?
这可能性太低了吧。
“我要考考你,”方清玉斟酌着说道,“我先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出自《大学》……”
方清玉问的是很基础的问题。
白三郎回答得很好。
“不错,我现在问你第二个问题……”方清玉摸着胡子回答道。
白三郎还是回答的很好。
方清玉,眼前一亮,提升了提问的难度:“我现在问你第三个问题……”
白三郎还是回答得很好。
……
这两人一问一答,不知不觉就问了半个多时辰。
方清玉越听越满意。
白三郎渐渐地也没有之前的游刃有余,因为有些题目对他而言确实是超纲了。
不过他向来聪明,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还是能给出一个很不错的答案。
“我方才问你的问题,已经超过陈家那两个小子能够解答的范畴了,没想到你还能答得不错,看来确实是一个天资聪颖之人,”方清玉点了点头,“我从事教育行业这么多年,你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孩子!你读书多少年了?”
“前些年,因为家贫无钱读书,晚辈一直在学堂外偷听,今年家境稍微好了一些,如今我在家自学,多谢族长大人和陈老爷厚爱,愿意借予我家中藏书。”白三郎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没想到竟是自学成才,”方清玉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现如今的天才都已经这么妖孽了吗?竟有人能够自学成才到如此地步?你可以赶紧考过童子试,然后去县学里面读书!”
说着,方清玉又摇了摇头:“不行,县学里的先生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教你了。你应该让县令举荐你去州学,不行不行,你去州学也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你应该去我们府城官办的府学才是!只不过,要想进入府学也是有门槛的,而且现在马上也要放假了,你就算是想要去府学读书,只怕也要等到明年去了!你明年是怎么个打算?”
“明年,我想先预备考试。”
&nb
第154章 摇头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