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六章 乙字七号别院[1/2页]

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登州水师从大宋建立开始,就成为全大宋各地水师的标杆,历代代表皇帝下南洋采购香料,护送朝廷商队,护送出使高丽,都是登州水师的活。

 赵羽,林正风,韩槐安,刘雨亭四个水师统制,也是非常有水平的。

 对周围海域极其熟悉。

 一路都在给各位大臣,皇室亲卷们介绍周围的海域特点。

 当李敬说试航科目要增加捕鱼作业的时候。

 他们快黄昏的时候,就找到了鱼群。

 楼上一帮小帝姬,小宗姬们乐疯了。

 一个个都跑到栏杆边上。

 眼都不眨的盯着三条船其中两条联合拉网,一条单独作业。

 刘锜果断下令禁军,二对一盯人,生怕他们掉海里了。

 “娘娘,以往我们碰见鱼群,都死神舟或者大型船只放下小船去捕鱼,从来没有下过这么大的渔网!”

 四个指挥使,其中三人每人负责一条试航船。

 韩羽被李敬留在宣武号上,专门给太后,皇后回答问题。

 这个做法,乔海相当欣赏。

 他生怕李敬什么事情都要去充内行,乱指挥。

 “李宣抚使让你等征召一些身体好的老兵,征召一些渔民,再搭配一些山东东路的靖字军,把宣,重,政三个字号的二十多条战舰一起出海捕鱼,这件事你们四个统制要落实起来,河北两路,大名府路逃难到山东的人口近五百万,今春必然发生粮荒,在没有北伐作战命令到时候,你等要替山东向大海要粮食,肩膀上的担子也不轻!”

 五百多万人,平均就算是平均每人每天消耗半斤,到夏收之前,也是个天文数字。

 韩羽顿时有些宕机。

 愣了好一会,才给朱琏回话。

 “娘娘,没有上千万吨的粮食,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光靠捕鱼,这太难了!”

 “不一定光靠捕鱼啊,韩统制有什么建议?”

 “打海盗和贸易!大宋水师主力在登州,两浙东路一带的沿海,全是海盗说了算,光震东海一伙海盗,盘踞两浙东路,盘剥过往海商,富的流油,据说存粮超过一百万斤,岛上分散藏匿的金银珠宝富可敌国!”

 卧槽,这么大油水,李敬眼睛都绿了。

 只不过两浙东路有些远。

 “如果李宣抚使不想惊动金国,还可以打藤原氏,天禧三年时候,金狗海盗用三十多条小船,就打的藤原氏惶恐不安。如今藤原氏名义上控制着大和,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了,我们完全可以派出商船,逼着他们交易粮食。”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姬,后世多少华夏族人的心愿。

 韩羽这个建议,说道李敬心坎里去了。

 “这想法不错,我给你说,藤原氏控制的王朝边缘,还有大量的金矿银矿,等我们船只多一些,在征伐金狗的时候,也不要把他们放过了。”

 金狗占据的白山黑水距离海岸线太远,有着广阔的防御纵深。

 在李敬看来,要分成几个阶段来打,第一阶段拿下辽东半岛。

 藤原氏就不同了,别说他四分五裂,就是没有,他漫长的海岸线,海盗,也扛不住登州水师的火炮。

 迟早要打的,李敬一直没想到是现在打,还是打完了辽东半岛再来对付他们。

 北宋9个皇帝中,除了太祖、英宗、钦宗3帝外,其余6帝均通过商人与日本进行联系。

 不过日本对宋朝抛来的橄榄枝十分冷澹,仅仅是委托宋朝商人进行礼节性的回复,始终回避向北宋朝贡。

 改造试航成功的三条快船,加上观摩水师炮兵在岸上的训练。

 膨胀了韩羽的野心。

 也让李敬下了决定,用藤原氏祭旗,解决山东的粮荒。

 可是旁边的朱琏和郑太后宕机了。

 大宋朝从立国开始,就重文抑武,守内虚外,循规蹈矩。

 如今李敬主导的山东水师,居然打着跟金狗一样算盘,把山东缺粮的转移到国外去。

 “李宣抚使,这合适吗?”

 郑太后忧心的看了李敬一眼。

 “太后想说,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吧?”

 “你小子既然知道,还这么干?”

 “太后《司马法·仁本》战国时期的书,跟不上时代了,古人作战,杀敌一万,自损八千,骑兵战的出现,运用得当,创造了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也让完颜家从一个小部落,打成了一方霸主,还把我们大宋汴梁给攻克了。如今我们广泛的使用火炮,又是一种战争方式的革新。也能极小的代价,获得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的形态变了,这句话不合时宜了。”

 从河东太原府跟着李敬到山东,郑太后眼睁睁看着他处处化腐朽为神奇的。

 靖康武三军士卒,把他当战神一样尊敬。

 这点连武艺超群的关胜和种彦鸿都羡慕,也愿意让李敬帮忙定夺。

 郑太后当然愿意相信李敬,也不愿意干涉李敬在战争方面的决策。

 “太后,我信李敬,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山东这么多百姓因为粮荒而饿死!”

 朱琏跟郑太后想的不一样,老杜几乎每个礼拜都在跟山东粮商会商,一边在强行压制粮食价格,一边也在把各地存粮消耗上报。

 发生粮荒大概率的事情。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挨饿,饿死在眼前。

 民心即军心,靖康武三军将士多少兵都是难民里面征发的。

 家属一乱,军心势必要乱。

 别说北上金国复仇,就连跟赵构的争斗也会败下阵来,这是输不起的一仗,她也看出来了,李敬说的向大海要粮食,不仅仅是捕鱼。

 “这件事你和朱琏定了就是,我只是提醒你小子不要玩火,金人没有打败,二帝没有救出来,千万不要无故的消耗兵力!”

 “没事,你们就放宽了心!”

 这两个多月,李敬干嘛这么玩命,还不是为了早日把蒸汽机应用到船上,早日解决粮荒。

 郑太后本来还想叮嘱李敬几句,忽然间几条船都喧哗起来。

 “好多鱼,好多鱼,好漂亮的鱼!”

 小黄鱼咕咕的叫声,彷佛是一种魔音,柔嘉公主挣扎着要李敬抱,她想去船后面,那样看的更清楚。

 郑太后和朱琏,黄灿,陈过庭,张叔夜等人也到船舷边,身子都探出去看鱼。

 “天啊。我一辈子,都没见过一网这么多鱼!”

 “这三天船的鱼,够所有登州人结结实实吃一顿了!”

 捕鱼的网,被拉出水面了。

 宣和,宣威两条船联动,拉着一张大网,结结实实的拉起了一网小黄鱼。

 宣和号上的网,也拉了一些黄鱼,还有一些围着食用黄鱼的其他大鱼也被拉了上来。

 第一次用机械的动力,辅助捕鱼。

 机械手臂举起了渔网,然后放在甲板上。

 别说在场的外地人,就是登州水师的官兵们,也兴奋的在甲板上跳跃。

 “以前捕鱼,都是用小船小打小闹,今日有了能远航的蒸汽船,加上这个捕法,我们登州人以后再也不用挨饿了!”

 大宋的沿海,土地都相对比较贫瘠。

 又容易受到风云影响,顺风顺水的年头很少。

 捕鱼当仁不让的成了第二职业。

 不仅渔民在下海,水师,船厂的工人也在下海。

 登州州衙堂而皇之的在码头收起了海产鱼税。

 “就是,再来这么几网,我们不仅可以满足登州自己人吃鱼,我们还可以往外卖!”

 “这些小黄鱼,味道极好,这些远海的其他鱼在登州售卖也能卖出高价,真是发大财了!”

 “发个屁的财,这么多鱼,怎么可能卖到高价!”

 “靖武两军加上水师,在登州城外光兵就是十万人,这点鱼怎么够吃。”

 士卒们一边兴奋的呼喊,一边去把渔网打开。

 围观的人群兴奋的嗷嗷叫。

 几条船都在欢呼。

 “李敬,李敬,我可以去抓鱼吗?”

 机械手臂把渔网里的鱼倒在了甲板上。

 鱼儿在船甲板上活蹦乱跳,赵柔嘉疯狂的挥舞着手臂。

 “不行,鱼儿有刺,这些鱼还很杂,万一划伤了就划不来了!”

 听完李敬的话,刘锜立刻下令,让禁军把孩子们抱着。

 就看看水师官兵们分拣鱼获就好了。

 “李敬,李敬,我要吃鱼,小黄鱼真的好美味,你要马上给我做!”

 别说老兵们喜欢这位小公主,连水师官兵也很喜欢赵柔嘉。

 负责宣武号的林正风立刻对着几个小头目下令,让他们马上挑出一些好吃的鱼,清理出来。

 “李宣抚使,可否让娘娘,太后,今夜在海上休息!”

 李敬不知道的是,他让几个统制找鱼,这个临时增加的科目,影响了三条船编队的返航。

 登州码头到了晚上,光靠着燃起的火堆,火把,光线很暗。

 几个人生怕船速太快,今夜月色不好,摸黑靠岸时候发生事故。

 “你们选择一个安全的海域,我不希望发生任何意外!”

 宋代的海船,已经有了抛锚的概念。

 改造的宣武号,把绑在一起当锚的石头给扔了,换了新的铁锚。

 他还有些庆幸,让人把四辆皇后,太后,太妃车架上的被褥搬到了船上,船上指挥的居所也算是宽敞。

 至于其他人,委屈一晚上也无所谓,大部分都是随军一路从河东走来的。

 “要不,我们再下几网,晚上比白天更好捕鱼!”

 只捕一网,怎么能过瘾。

 林正风和韩羽已经商量好了,今夜彻夜捕鱼,明日到了港口,在换一帮人出海试航,适应新船。

 “我记得船上还是有很多火把的,你们可以放条小船在中间,在小船四周插上火把,燃起火把引鱼!”

 李敬倒是记得黄海出产乌贼,墨鱼等趋光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 乙字七号别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