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段家老大当了福门村的里长后,百亩良田还没分配下来,第二天开始,段家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段家老大连盖房子添置家具都顾不上了,开始接待村民。
      注意,不是来送礼的,千篇一律都是带着半大不小的孩子来诉苦的。
      第一天的时候,段家老大拿着一根细毛笔,歪三扭四的边听边记录,时不时跟着抹把泪,第二天的时候,段家老二放下了手中的笔,呆呆地听着一个个悲伤的逃难故事,眼神都有些迷离,不时的叹口气;第三天的时候,段家老大脑袋蒙蒙的,有些麻木的听着村里的妇人哭诉生活的不易,悲催的捂着脑袋缓缓。
      沈氏见状嘲讽段家老大:“看,早就告诉你了,当这个村的里长不好干,你非要逞能,这下好了吧,我看看你怎么安顿大伙。”
      段家老大这时候总是会说:“这刚开始嘛,就是这样的,你要想想良田百亩的工钱,自然是不好干哩,慢慢来嘛!”
      福门村人丁多,有一个不同于原住民村庄的特点就是老人非常少,大多都是青壮年劳力或者是青壮年妇人带着半大不小的孩子,这也是因为逃难路上家族会把最大的希望留给孩子,而孩子想生存,必须保证家里的壮年劳力活着的缘故。
      看似很残忍,但预示着福门村的将来会焕发勃勃生机。
      直到三天后,段家老大走马灯似的见了一遍村里最困难的人家,并利用晚上,和李渭等人一一登记。
      每个村子的劳力乡绅是会用一部分的,偌大的农庄需要很多长工,而且现在是北方的十一月初,正是小麦播种最后时间,村里的男丁只要能走开的都被集中叫到张亮的3000多亩地开荒去了,剩下的就是家里有孩子无法到远郊农田的男丁和留守的妇人们。
      段家既然当了里长也是要履行承诺的责任的,段家开完家庭会议后,询问了段思琪对农庄的看法。
      段思琪自然是有私心的,把其中十亩地要发展养殖业。但不得不考虑到灾荒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的现实因素和对村庄的责任,段思琪否决了段家男丁要把剩下的90亩地都种上小麦的决定。
      段思琪给出的方案是30亩小麦,20亩的反季节蔬菜和40亩的药材。
      段思琪给段家老大这么说的:“张三爷让咱们安置好至少100人的劳力,自然我们是要出钱的,你全部种小麦,就算小麦来年的价格涨到天上,也是赔本的,小麦需要的人工就是集中几天时间,平日里需要用到的人工不多,而且这100亩地就算收成非常好也不会买很多钱,粮食再贵,也不会贵过药材的,尤其是比较稀缺的药材,种好了很值钱的。而且我们不能一直用这种类似于长工的模式来管理小农庄,地太少了,劳力太多了,不行。”
      段思琪继续游说家人:“十月底是种植三七天冬石菖蒲、金果揽、重楼、人参、太子参的好时节,而且我们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种植一些稀缺的药材,比如说灵芝、天蓝星之类的药材,种好了很挣钱的。”
      段家人大多数都这些药材是不了解的,但段夕月在药房待了一段时间了,附和着:“那这些药材确实蛮值钱的,比小麦是挣钱多了,但是这能种吗,咋种?”
      段思琪大包大揽,“我会啊!而且我现在也有些钱啊,前几日我得了二十个金元宝呢,是徐将军找我看病给我的报酬,就用在这上面。”
      段思琪在段家人眼中,还是很有本事的,有了上次段思琪耍赖的经历,段家长辈同意了段思琪的意见。
      段家人兵分两路开始实施计划。
   &

第65章 规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