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金阶玉砌隐龙纹[1/2页]

堪破三千世相 湿水的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沁园春·玄门鉴》
  龙鳞为阶,鹤补作笺,蚁篆藏文。
  看紫禁云纹,暗标品秩;兰亭觞影,试炼元神。
  丹陛寒芒,茶烟迷阵,铸铁炉中辨伪真。
  最惊处,是芸草啮文,虫蛀留痕。
  千年玄锁森森。
  叩朱门、须知九重春。
  识青衫针脚,茶烟谜印;蒲团深浅,剑魄精魂。
  墨守方圆,灰飞规矩,总在形神虚实分。
  登临罢,笑琅嬛万卷,不过心尘。
  九重宫阙隐云纹,踏错方砖即罪身。
  莫道青石无言语,龙鳞凤羽俱成文
  一、青石不语藏天机
  永乐十八年的初春,紫禁城刚落成的金水桥畔跪着一群工匠。他们额头紧贴冰凉的汉白玉石阶,耳边回荡着监工太监尖利的呵斥:"这丹陛石上的龙爪,岂是尔等能随意雕琢的!"
  众人战栗间,但见那长十六丈的御道中央,五爪金龙踏祥云昂首向天,每一片龙鳞的排布皆暗合《周易》"九五之数"。龙睛处嵌着两颗鸽血石,日光下流转着摄人心魄的赤芒——这正是帝王独享的"赤龙点睛"之术。
  《周礼·考工记》有云:"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这数字玄机,早在三千年前便刻进了华夏建筑的骨髓。太和殿前的三层须弥座,每层台阶数必为九级;乾清宫前的铜鹤,左足踏龟者为文臣觐见之道,右足踏蛇处唯武将可立。一砖一瓦,俱是无声的律令。
  《周易·系辞》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紫禁城的营造法式,恰是将天道人伦凝为具象符号的绝佳范例。
  二、龙纹深处断生死
  正德九年冬月,新入宫的小太监王安捧着黄绸包裹,战战兢兢走向奉天门。他记得掌印太监的叮嘱:"丹陛正中五爪金龙踏着的第七朵祥云,便是呈递密奏的方位。"
  寒风卷起积雪,王安眯眼数着云纹,却在龙尾处错踏半步。刹那间,禁军铁靴踏地的闷响从四面围来——那龙尾三片逆鳞暗指"谋逆",本是死路一条的禁地。若不是司礼监太监认出他怀中黄绸的捆扎方式符合"内廷密奏三叠法",这少年便要成午门外的又一缕孤魂。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在《万历野获编》中化作短短八字:"宫阙森严,步履生死。"当年严嵩初入翰林时,就因在文华殿错认

第1章 金阶玉砌隐龙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