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收了,收获了。”
      杜府。
      李渊和孙思邈两人跟发了疯一般,又哭又笑。
      手中捧着金灿灿的稻米和小麦,激动得眼眶发红。
      仅仅三个多月。
      他们种植的粮食就成熟了,这话说出去绝对没有人相信。
      两人像是得到糖果的孩子一般,兴奋地往杜禹的书房跑去。
      “杜禹,你快来看,麦子和小麦都成熟了。”
      杜禹打开门,看了一眼他们手中的粮食,点了点头,“看上去还不错,不过我觉得你们更加应该关注的是没有施肥,也没有调节温度和湿度的那块试验田,这才是大唐百姓能不能吃得饱的根本。”
      毕竟,肥料虽然每家都有,也有草木灰这些肥料,但是大面积的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困难。
      所以,那块裸地的粮食才是关键。
      杜禹的话像是一瓢凉水,瞬间两人就冷静下来。
      是啊。
      他们手中的粮食长得大,颜色好,收获得也多,可同样他们付出得也多。
      若是要严格按照试验田的操作方法来种植,难度太大,这无疑让他们空欢喜了一场。
      “我们知道了,是我们太过于得意忘形了。”
      见两个老头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不拉几的,杜禹有些不忍心。
      “你们等等。”
      “其实吧,你们也不用如此失落。”
      “试验田的种植方式日后同样可以采用的,并不是统计完数据之后,就没有作用了。”
      李渊和孙思邈眼睛一亮,“快说说,我们要怎么弄?老夫现在就去弄。”
      杜禹白了他一眼,“皇爷爷你先别急,听我说完。”
      “就比如你们手中这一号试验田里面长出来的粮食,在温度,湿度以及肥料方面都有人为的掌控,所以他们长得快,长得好,结出来的穗子多,粮食产量也高,可以专门用来培育种子。”
      “大唐的耕地多,需要的种子也很多,不可能就你们手中这一捧,就能种植出来,所以我们需要用这些种子来繁衍,至少三代。”
      “其他试验田的种子虽然不用继续培育,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的结果,按照地域和气候来分配种子。
      比如有些地方适合种植水稻,并不适合小麦。
      有的地方则是相反,因地制宜,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
      杜禹将自己理解的以及一些想法告诉了两个老头。
      听完杜禹的话,两个人一改方才的颓废,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生机勃勃。
      “杜禹你放心,多的我们不敢保证,但是明年,绝对能让长安城的百姓们都种植这种粮食。”
      杜禹点头,然后叮嘱道:“行事的时候小心点,别搞得人尽皆知,我的封地有不少,你们随便安排吧。”
      杜禹的封地除了那块挖出高岭土的地之外,别的还有很多,之前就想到现在会用到,因此杜禹并没有让张伯全部种上。
      因为杜禹没有说种什么,直接荒废着,倒是让不少人心疼了好久。
      认为杜禹这就是在暴殄天物。
      对于别人的评论杜禹向来不怎么在意。
   &

第108章 收获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