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开业,私塾[1/2页]
柔弱夫君悍夫郎
啃老的咸鱼
牌匾做好后,林时取回来挂在了铺子上,铺子里面货架上也摆满了陆振收回了的各种山货。看着十分整齐。
一切准备就绪后,鞭炮响了起来,把盖在牌匾上的红布象征性的摘掉了。“有家粮铺”开始了营业,周围的百姓这些日子没少关注这事儿,主要是难得新开了一家粮铺,更关键的是,店铺门口写着,七天营业期间,满一百文减三文,还送半斤大米。
终于开放了,大伙一进去每个架子上的东西都是整整齐齐,十分赏心悦目。看着架子上新鲜的红薯,还有个个大小差不多圆润都土豆,看着就讨人喜欢。还有新鲜的豆芽。
再仔细一看,白莹莹的大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还有这面也不知磨了多少遍,细腻的风一吹就能吹起来一片细烟。不光有细粮,还有各种常见的杂粮。这些老百姓在其他粮铺经常买到陈粮,一看见新鲜的粮食恨不得都买回家,林时的定价跟粮店一样,而且满一百文钱不仅减三文,还送半斤米,这好事可难得:“大米我要二十斤。小米来十斤,白面十斤。”一个婶子说着。林慕道:“好嘞,给您称的高高的,一共371文,送一斤半的大米。”
那婶子看还差29文钱就满四百文了,看着货架子上的东西,“再给我来三斤木耳。”
林时上前称好三斤干木耳递给婶子,“总共398文,然后这是送的两斤大米,请拿好。”
婶子接过木耳和大米,带着买的粮食走到了门外,外面等着婶子的儿子,那青年看见母亲出来了,接过婶子手里的粮食背起来跟着婶子一起回了家。
周围的人看见那个婶子买了那么多米面不仅省下了好几文,还带走了送的两斤米。
火速上前抢购者粮食,就怕晚一会儿,东西全都被买走了,就买不到了。
林时这边生意十分火热,那边婶子刚到家就泡了一些木耳,没等多久,那婶子发现那一把干木耳发了将近一盆子木耳,整整够吃两顿了。
那婶子第二天去隔壁姐妹家串门聊起了有家粮铺道:“我跟你说,哎呦,昨儿我在那买的干木耳,一把木耳泡出了将近一盆,我家整整吃了两顿。今天赶早又去买了五斤,好家伙,得亏我去的早。再晚点都没有了。”
那姐妹听着惊讶的道:“真的假的,那我明天也早点去买些木耳。”
“咱俩这关系,我还能骗你啊,你要是想买得早点去,晚了就没有了。”那婶子一脸得意的说着,心里也庆幸的想着幸好自己一大早就去买了五斤。
林时看店铺已经稳定了,想着林慕时也该挑个私塾上了,把店铺交给陆振,让他帮着看一天,自己带着夫郎孩子去了镇子上的私塾。
镇子上一共有两家私塾,最有名气的是位年龄五十来岁的刘夫子,做教书先生已经二十多年了,有一些经验。不过他教的孩子一般都是富裕人家的,也没有孩子考中过童声,私塾外传来的不是孩童的朗读声而是嬉闹声。
第26章 开业,私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