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七十二章:拒绝
      “孤说了,要钱,没有,自己想办法!”
      垂拱殿,赵琮叉着腰瞪着包拯。
      包拯确实是忠臣,好人,可特么也太死心眼了,就是不愿意开放商税的事情。
      包拯行礼,不慌不忙的道:“殿下,开放上商税此举,不行!”
      “别说国朝百年尚未有此先例,就是唐隋,乃至秦汉,都没有此等说法!为商则奸,即为奸人,又如何上得了台面?”
      赵琮冷笑,坐在垂拱殿的主位上,一身黑金色的儒服显得他整个人儒雅了许多,身形也宽阔了一些。
      大宋皇帝上朝没龙椅的说法,一般议会议事都是在垂拱殿的大殿之中,到场的人也就是一些京中的朝廷大员。
      而垂拱殿的椅子也就是一张红木的宽大木椅,毕竟整个垂拱殿的装修风格就是偏向朴素的风格,不管是装饰还是器物都很淡雅。
      月朝乃至大朝,都是在紫宸殿进行召开,到时候到场的人那可就多了去了。
      紫宸殿赵琮还没去过,不过紫宸殿大朝一召开都是有重要的大事,皇帝也必须亲自到场。
      如今赵琮是暂代理政,字面意思是很多事情还轮不到赵琮做主。
      包拯是首辅大臣,韩琦和欧阳修作为次辅。
      不过赵琮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宋朝廷会这么陈冗了!不管是包拯这样的臣子,还是贾昌朝,李定这样的臣子,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读书人至上。
      且,他们对皇帝的命令都很抵触。
      这种抵触不是因为皇帝做的不对,而是他们下意识的就想要用自己的意识来改变皇帝的思绪。
      也就是所谓的,控制欲。
      “那包龙图谈谈你的想法?孤想明白,如今局面,除了开源以外,还能从什么地方征收财政?”赵琮笑问道。
      包拯起身,正色道:“江南之地素有天下粮仓之称,岭南之地土地肥沃,既然如此,何不征收江南之地的粮税?”
      “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当地人口过多,亦可以增加税收。”
      包拯的这个想法……,确实是有过先例的。
      不过是在明朝。
      明朝朱元璋就这么干过,朱元璋未曾打下天下之前,张士诚在平江定都,建国为大周。
      由于张士诚待百姓极好,加上又有诸多贤才辅佐,当时可谓是一统天下最有力的竞争者,所以朱元璋在打张士诚的时候,遇到了平江一代百姓很顽强的抵抗。
      而正是这个原因,让朱元璋记恨上了这些对旧主念念不忘的人,建国之后加收了不少平江一带的赋税。
      可这么做,真的好么?
      赵琮没去过大宋的江南一带,可也知道,大宋江南富饶那只是因为商业和作坊众多,海运发达所以富饶。
      真正种地的有多少?
      按理说赵琮完全可以认同包拯的办法,让他去碰壁。
      可这样一来,受苦受难的绝对不是他包拯,而是那些耕地的老百姓和大户人家。
      大宋虽然富,但绝对不是无止境的富有。
      就算是富商,大户人家,也是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
      想要白用人家的钱,不现实。
      而包拯这样的政策下去,或许可以缓解大宋一时的困境,可隐患会更为严重!
     

第72章 拒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