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媒婆连上了三次门,王氏这才应下了这门亲事。
双方私底下交换生辰八字,给完聘礼,这亲事就算基本定下了。
在准定亲的这日,大娃总算见到了翠翠,许多些日子不见,她似乎瘦了不少,心就像被针扎得一样疼。
心疼地说;“翠翠你是不是都没有好好吃饭。”
翠翠不愿看大娃的脸,转过身“你不是不愿娶我了,现在怎么肯了。”
大娃看翠翠这冷淡的样子,急得语无伦次,“我没有不愿意,我愿意的,我就是怕你跟我过苦日子…”
翠翠一双明亮的眼睛带着泪珠,“你不必因为可怜我才来提亲,我不是非嫁你不可。”
大娃上前抓住翠翠的手,他的手有些汗渍,有点湿,冷而又灼热,翠翠吓得抽回了手。
“翠翠,我没有可怜你,我一直喜欢你。我小时候就想让你做我的媳妇,要不是出了意外,我早就让我娘来你家提亲了。”
大娃从胸前的衣襟掏出一个木簪子,颤抖地递了过去,“这是我做了半个月的簪子,我知道很简陋,但是你放心,我以后会给你买更好的。”
翠翠看了一眼大娃的手,很粗糙,有几道刮痕,再看了一眼木簪子,形状有点怪,但是打磨得很光滑,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翠翠拿起簪子,嗤笑一声“一个木簪子就想让我原谅你,也太美了吧!以后看你表现。”
把簪子珍重的握在手心,离去时眼角有了淡淡的笑意。
李夏夏看着大娃这些日子时不时的傻笑,开始露出了嫌弃。
她这么聪明伶俐,怎么生出了这么呆的儿子。估计不是亲生的,捡来的。
三娃对着大娃,用手指划了划脸,“大哥,羞羞羞”
四娃也跟着三娃做了一样的动作,被两个弟弟取笑,大娃恼了羞意,起了身,要上前去挠他们痒痒。
几个孩子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玩闹了起来。
李夏夏和王老头看着几个孩子嬉笑玩闹,也笑出了声。
岁月静好,满院笑声。
李夏夏现在的私房钱也有一百两银子了,这些大多都是卖药材得来的。
明面上还有一百两的银子和几百个文钱,这次准定亲杂七杂八加起来花了七两银子左右。
离云县二十里外,一大群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正步履蹒跚的前进。
其中不缺乏骨瘦如柴的老人和瘦弱的小孩。
老人拄着木棍,浑浊的双眼已经丧失了希望。娃娃大小的孩子在亲人的背上,一声不吭,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牵着弟弟,咬紧牙关,穿着鞋底已经破烂的鞋,强忍着石头硌脚的疼痛感,慢慢的前进。
一路人已经有好多个老人倒下了,没了气息。亲人们只能把他们草草的在旁边挖了个坑,埋了进去。乞求路上的行人有没有识字的,给刻个名字在木牌上,方便以后来寻,让他们回归故里。
简易的处理完尸体,也没有时间让他们多做伤感,还是拖着麻木的身子,一步一步的前进。
他们听说北面那里充沛的的食物,只要到了那里就不怕饿死人了。这个信念支撑着这群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可怜人走下去。
云县也就是李夏夏的所在的县城,现在城外这几天就聚集了几百人。
刚刚开始还让那些逃荒的百姓进入,但是人一日比一日多了起来,城门开始紧闭。
有好心的大户人家,还会安排家仆去城外施粥。
&
第三十八章灾民抵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