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们专业方面的事情我就不是特别懂了,不知道引入什么样的基团更为合适。”
李雨晴连忙点开另一个文件夹调出了其中的数据。
“没关系,我们这里有庞大的数据体系。”
“所有的化学基团以及化学特性的数据我们都有。”
“用这个软件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调出来!”
“你看!”李雨晴边说边操作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调出了两排数据。
顾岑粗略的看了一眼,就感觉眼前一黑!
天啊,居然有200多个,这是做实验还得至少两个星期。
这两个星期的时间可能对于李雨晴、闫院士以及他们的团队来说,并不是很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顾岑来讲,他实在是不想在已经知道的事情上面,更不想再耗上两个星期的时间。
他一定要想一个办法帮助李雨晴缩小实验范围。
李雨晴并没有察觉顾岑的情绪,依旧在那儿兴致勃勃的给顾岑讲解着:
“这样我们最多再做200组的实验,就可以得出这个光刻胶的主体,这简直是质的飞跃”
“按照闫院士之前计划,如果我们半年内能做出这个主体,就已经算是重大突破了。”
“只要半年内做出这个主体,一年之内就能做出光刻胶的化学式,到时候一定会产生不小的轰动!”李雨晴一边说,一边憧憬着!
顾岑听了李雨晴的话,默默在心中叹了口气:“唉!现在光刻胶的化学式就在我的脑海中,可是我怎么才能给你画出来呀?”
顾岑又思索了一会儿,很快一个妙计就在他脑海中闪现了出来。
他转过头问李雨晴:“我记得之前你给我介绍的时候是不是说,我们如果做出这个主体,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引入一个凝固基团,让这个光刻胶能够牢牢的在芯片上。”
李雨晴点了点头,赞许的回答道:“你的记性真好,说一遍你就记住了,研发流程的确是这样的。”
顾岑又继续问道:“那我们要引入一个什么样的凝固基团才合适呢?”
“如果凝固基团确定了,那么必然有一些基团会跟凝基团相排斥,那么这200多个实验就可以至少减少一半的工作量。”
李雨晴微微皱了皱眉,以前的实验都是一步一步做,从来没有这样的操作顺序。
看李雨晴有所顾虑,顾岑就连忙拿出自己的例子:“我们在研究超快飞秒激光器的时候,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
“把整个激光器的零件全部排出来之后,把相似的那些排除掉,因为我们不可能选用那些材料,这样工作量就减少了一大半。”
李雨晴思考了一会儿,觉得顾岑说的有道理,而且还有激光器研制成功的案例,就决定试一试。
“那好吧,我今天晚上加个班。”
“一晚上的时间就可以把所有凝基团整理出来,明天我们再探讨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
第50章 进一步缩小范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