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整理资料过后,顾岑最后在华夏国钢筋混凝土大桥建造上面得到了灵感。
当时由于地质条件不允许,大桥的整个桥身一定要减轻50%以上。
当时的建筑师就合成了一种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它的密度非常低,黏度却很大,它与其他材料混合之后,能够大幅度降低合成材料的密度,同时还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强度。
顾岑觉得这种思路特别适合,就是他想要找的材料!
但是后期肯定要经过改性,才能用于航天材料减轻。
但是由于这项工程肯定也属于技术秘密,所以在网上查不到相关的详细资料,更不能看到这种材料的详细化学式。
顾岑尝试自己去联系发表文章的这位工程师,但是为了保密,对方并没有联系自己的联系方式,而只是标注了研究单位。
为了节省时间,顾岑直接按照网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
“喂,你好,我是航天院顾岑,我想找郭振山博士。”
对方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可能是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
对方一听顾岑要找郭振山博士,立马就提高了警惕性:“你找郭振山郭博士有什么事情吗?我们要先做一个登记。”
顾岑听说要给对方要登记,赶紧给予高度配合:“我想向郭博士请教一下减轻材料方面的问题。”
一听说咨询减轻材料方面的问题,对方立刻翻脸了,用非常不客气的语气回答道:“啊,对不起,我们这种问题属于高度机密,概不对外讨论,不好意思。”然后就立刻挂断了电话。
尽管对方非常不客气,但是顾岑也十分理解。
企业内部对这样的人才也执行高度保护也是正常的手段。
顾岑想到实在不行自己就去这个大桥实地考察。
在大桥上取样,再通过红外光谱、以及分子量计算等方法,肯定也能分析出来大致化学式,但是这耗时太久,最好的方式找到对方直接要到化形式。
然后根据对方的化学式,再根据自己的性能要求进行改良和调控。
但是这样的话就会耗用大量的时间,三天肯定是来不及了。
他思考了一会儿,觉得时间太宝贵,不能再耽误了。
再耽误下去,可控核反应堆就化为乌有了!
无奈之下,顾岑只好拨通了那个电话,那个他一直有权限拨通,但从未拨通过的电话。
这个电话打完之后,
过了不一会儿,顾岑的电话响了:“喂,你好,请问是航天院的顾岑教授吗?我是郭振华。”
接到郭振华博士的电话,顾岑看了一下时间,距离他拨出那通电话,刚刚过去两分钟。
顾岑不禁暗自感慨:还是上面的力量大呀!!!!
自己做的这个决定还是明智的,毕竟现在是时
第99章 郭博士亲自出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