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
国事院
会议大厅内
一群头发花白的学术界人士正在商讨着一些大事。
他们都是国家的院士,有的是华科院院士,有的是工科院院士,当然也有两院院士。
他们这次的议题只有一个、要不要提名顾岑成为院士?
余院长首先发言:“我觉得顾岑的贡献评一个院士绰绰有余。”
听到余院长这么说,立马有人站出来反对:“顾岑是你的学生,你当然会这么说,他才20多岁的年纪,怎么可能就让他评院士,院士是终身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这时候闫院士坐不住了:“要不是因为他年纪轻,研制超快飞秒光纤激光器的时候就该评委院士了,同样的光刻胶也是有资格的,这次是他第3次机会,如果你们再不同意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不管怎么说,从来没有二十几岁的人,就当院士的先例。”
“他这么年轻,谁知道他以后还会不会为华夏做贡献,如果他转投其他国籍了呢?”
“而且他这么年轻,万一哪一天对科研不感兴趣,去搞其他的事情呢?现在就给他颁发一个院士,怎么对得起我们在座的这些人?”
余院长听了这些人的话,气的直发抖:“年纪大就可以评院士,那么年纪大的人就不能投其他国籍了,年纪大的人就不能改行了吗?”
“我们这些老骨头还真的不能改国籍,也不可能改行了,我们至少真的是一生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贡献,你能说他一生都为国家科研做贡献吗?”
闫院士听了这个人的话,冷笑了一下,看着他说道:“那顾岑这一年做的贡献比你一生做的贡献都要大得多,这要用时间长短来算吗?”
“如果按照时间长短来算,每一个快退休的人都可以成为院士,他们都为国家科研做了一生的贡献,我们评院士不是要看贡献大小吗?什么时候年纪和时间居然能拿到台面上争论高低。”
“不仅是年纪和时间啊,他获过多少国际大奖,发表过多少文章?申请过几项专利都没有多少吧??怎么就说我们只用实践论长短呢?他这些硬性指标也没有达标啊。”
余院长这个时候已经平复了心情,沉着冷静的回复道:“你说的这些,顾岑的确没有,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个附加指标,而能否评上院士还是要看做贡献的大小。”
“而且就超快飞秒光纤激光器,光刻胶和这次可控核反应堆,任何拿出来一个,在国际上获得一个科技进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他都是第一完成人!!!”
“只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几个项目相差的时间太短,根本没有时间组织材料申报这些奖项。”
“而顾岑也一直忙于科研工作,没有时间撰写论文和申请发明专利,就这三个大项目随便拿出来一个申请十几二十个专利,发表几十篇论文完全不成问题,你们心中也应该清楚吧。”
“就拿医生来举例,到底是会写论文、会得大奖的医生贡献大?还是真正能治病救人的医生贡献大呢?你们心里其实早就有答案了吧,在这里据理力争只不过是嫉妒顾岑这么年轻就有如此大的成就罢了!!!!”
而就在他们争论的不休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进来,走到主持会议的人面前小声嘀咕了几句,然后递给他一个文件袋。
主持会议的是华夏国科研会的领导李玉强。
李玉强没有接触过顾岑,他也是觉得顾岑太年轻了,提名院士有点过早了。
但是看到顾岑的这些成就,他也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个年轻人的确很优秀,而刚才进来的那个人递给他这个文件袋了,是非常重要的文件,他轻轻的打开里面写着
第107章 大结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