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今愿十分满意这处小院,虽离繁华地段稍远,却是难得的清雅之地。
离彦哥的宅院也近,方便她随时前去照看。
瞧着小院中一处不大的小池,冬日里寒风料峭,虽枯荣萧瑟,她却一眼喜欢上了池边那棵硕大的柳树。
等到春日回暖,着人在那处搭上一座凉亭,在小池里种上荷花,养上几条锦鲤。
稍微细想,都是难得的美事。
赵今愿在房里托着腮,隔着半掩的窗子看着外面的景色。
心思微动,伏在案桌上,执起狼毫笔舔墨,不一会儿洁白的纸上,便落了“韵柳居”三个大字。
拿起纸张吹干墨迹,欢喜的朝着正在铺床的浮月唤了声,“将这字交给做门匾的师傅,宅子住了人,理应有个名字。”
浮月听到姑娘的吩咐,清脆的答应了一声。
在先前准备好的木盆里净了手,擦拭干净后从自家姑娘手里接过纸张,看着上面赫然的三个字,直夸名字起的真好。
随手将纸折了折塞在腰间,欢快的出了门去寻可以做门匾的铺子。
小院刚拾掇干净,搬家时顺便寻了两个洒扫煮饭的婆子。
昨夜吃了陆辞亭做的饭,可口美味,让人回味无穷,但也不能总使着他做。
以后铺子开起来,浮月是记账的好手,定然也忙,婆子是要的。
念着宅子的里有了男主人,赵今愿想,明个一定得再寻个小厮。
第一次养人,没有经验。
她既已夸了海口,怎么也得养的精细些。
成亲之后,自己和彦哥每人得了一处宅子,彦哥也顺利的入了太学,所有好处都被自个落着了,陆辞亭有名无实,人家凭什么跟着自己。
……
日子就这样闲适的过了两日。
说来也奇怪,陆辞亭每日早出晚归的,同住一个屋檐下,两人每天只是匆忙打了照面,他便带着大小不一的包裹出了门。
两人的关系,毕竟还没熟到打听人行踪的地步。
赵今愿虽好奇,秉着尊重他人隐私的原则也没有多问。
浮月寻得做匾额的师傅也算靠谱,两日的功夫,便将做好的门匾送来了府上,看着随行的工匠按照自家指定的位置,将匾额挂好。
赵今愿突然升起一股在异世终是有了一个家的安稳感。
清梨从彦哥那边回来,说是他的新宅院还在修葺,约莫这两日便能搬进去。
赵今愿刚出阁两天,按照规仪,还不能回荣亲侯府。
清梨回来一趟也就是来看看新搬的宅院,晚些时辰还得回去照看彦哥儿。
陆辞亭今日回来的早,刚刚进了房间。
婆子便按照赵今愿的吩咐上门请人,“姑爷辛苦,姑娘让您一同去前厅吃饭,您看方不方便。”
这两日陆辞亭走时,赵今愿都刚刚起床,晚上回时,披星戴月的,说是在外面吃了,便匆匆的回了房。
听了婆子询话,陆辞亭满口答应。
前厅里,浮月跟清梨正坐在桌前跟自家姑娘打闹,看到陆辞亭进来,都守着规矩站起身,叫了声,“姑爷好!”
陆辞亭柔和的看了赵今愿一眼,低声应了句。
她将身旁的人都教得很好。
赵今愿见到他过来,指了指旁边的位置让他坐下。
许是太过拘谨,饭桌上他吃的并不多,匆匆的扒拉了几口,也只挑离得近的饭菜。
赵今愿跟他相处的这段时间,也算摸清了他的性子,用筷子夹了些稍微远一点的菜品放在他的碗中,叮嘱道,“多吃点!”
浮月跟清梨彼此看了一眼,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继续扒拉着饭菜。
趁着吃饭的空档,赵今愿顺便给他提了一嘴要
第15章 送受伤的老奶奶过马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