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拒绝了赵弘文,这边周同二人逃也似的出了书院,之前周同拒绝赵弘文的时候随口推脱说有事要走,待到这会儿才想起来好像真的有事要忙。
      周同失踪的父母给他留下了几间粮油店铺,但因为周同要上书院就学,平日里也就少有时间去管理店铺,所以一般都是他二姐周芸帮着看管的。
      为了避嫌,每月初十周芸都会把上个月的账本拿给他过目,确认一番。以往这个时候都是周芸把账本带回家给他看,但今日趁着散学较早,周同想着自己反正也闲来无事,所以准备亲自去店铺看看。
      到了街上,两旁的很多商铺都摆出折扇、彩灯、月饼等中秋节物什叫卖着,想着离中秋节也只有不到五天时间了。
      上辈子的周同几乎不过任何节日,他连自己的生日是哪天都不知道,过那些节日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对这中秋节他向来是没什么感觉的,倒是小清这些天一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的计划着中秋节那天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要猜对所有的灯谜,要看漂亮的表演什么的,周同也一直没有在意。
      上了街的小清立马被琳琅满目的物品迷乱了眼,拉着周同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的,此时时候尚早,周同也就随她了。
      接过小清递过来的吃食,周同随意的张望着四周看着风景。
      临近年中秋,街上人来人往的固然热闹。
      只是在穿梭不息的人群间偶尔会有三两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老人小孩过来讨些吃食,小清见了准会掏出她的小荷包一人给上几个铜子儿或是去旁边的铺子买些饼子分给他们,这与街上那欢庆一片的喜色倒是格格不入。
      一路走来,这样皮包骨头的乞讨人其实并不少,节日的欢庆注定和他们无缘。
      看着街上乞讨的可怜人,周同纵然心有怜悯却也无可奈何。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剥削必然会使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异常艰难,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周同对此也是没有办法。
      其实周朝自武则天上位以后倒是延续了唐朝所奠定的盛世,但说是盛世,那也只是相对而言。
      因为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即使政策再好,普通百姓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更何况因为武则天改唐为周,她的几个儿子以及一些朝廷大臣还都私底下打着李唐的旗帜,希望早日恢复李室,武李之间早已势同水火,朝内的纷争也并不少。
      今年年初,更有前朝英国公徐敬业打着李唐的旗号,在扬州一带举兵十万公然伐武,武则天则派遣李孝逸统兵三十万人征讨,最终李孝逸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将徐敬业斩于润州,令人唏嘘。
      虽然战争只有两月时间,但战乱却让很多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人拖家带口的离开家乡去寻找活路,而大多的流民选择往江南这个相对富庶的地方而来。
      眼下天气渐冷,怕是又要死掉不少人。
      江南一带本是鱼米富庶之地,尚且还有那么多的流民乞儿,在全国各地每年因为食物短缺而饿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要是遇上灾年,那哀鸿遍野饿殍满地也并非异事。
      当年小清就是因为家乡遭遇灾害,被迫跟随父母向南奔逃寻找活路,但途中父母皆因劳累过度加上久未进食,最终撒手人寰,留下小清一人在路旁哭泣,好在遇上了周同的父母,不然也只能是那路边骨,所以小清遇见那些乞儿总是感同身受,可怜他们的遭遇,能帮一分算是一分。
      周朝的普通人家实在过不下去,无奈卖儿卖女也是常见。
      而在江南一带,烟花之地盛行,那些颜色稍好些的女孩儿往往被卖到青楼接客,等到年老色衰再被人赶出青楼,身无分文接着过穷困的生活;要是遇到好心的老鸨,或许还能留她在青楼做些端茶送水的粗活儿,也算是有个终老的地儿。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女孩儿都这样悲惨,一些大点的秦楼楚馆也会特意培养自己的?[倌儿,从小教她们诗词礼乐,琴棋书画,只做些声色娱人的表演,算是招牌。
      故此江南总不缺那些色艺双绝的美人儿,要是再有才子留下些许笔墨,那也是一桩风流韵事,成为一时美谈。
      不过才子佳人毕竟少数,才子大多囊中羞涩,馆里的美人儿也是少有有勇气替自己赎身,跟着书生过穷苦生活的。那些书上写的动人凄美的故事往往只是故事,大多的?[倌儿最终还是会选择成为某个大户人家的一房小妾,过些现实的生活。
      路过平水街的时候,袅袅的琴声从楼里传了出来,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个窈窕的身姿正排练着舞蹈,应该是为了中秋节的表演做着准备。周同倒是有心想上去见识一下这个时代舞女的风姿,但看了一眼身边的“正义使者”,还是作罢了。
      这个时代急缺娱乐活动,周同也想方设法的给自己的生活找些乐子。平日里周同让小清给自己跳个舞瞧瞧,小丫头扭扭捏捏的比划半天,曲儿还没到半,她自己倒是羞的红透个脸。
      而上青楼听曲儿赏舞又是如今文人才子最爱的娱乐活动,自己不去见识一下未免可惜,往后是得找个机会去看看也好。
      周同有些“留恋”回头的看了一眼平水街,再往前走两条街就该到了周家粮店所在的中成街。
      周同一路跟着小清边逛边吃,边逛边买的,到了周家粮店的时候两人手上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店铺的门大开着,但却没看到一个人,周同不禁皱了皱眉,大喊道:“有人吗?”
      过得一会儿才有一人狼狈地从店铺里面跑了出来,着急应声道:“有人,有人。”
      来人周同认识,是店铺的管事叫胡三儿,之前周同在周府见过他一面。
      胡三儿本是慌忙地跑出来,这时抬头看清叫门的人,惊慌道:“三...三少爷,您怎么来啦?”
      “怎么?我不来怎么知道你就是这样看管店铺的?”周同冷声道,诺大的店铺大门洞开,却无一人守着,未免太过疏忽了。
      “三少爷,”胡三儿大喊冤枉,“这您可冤枉我了,店里的伙计都被二小姐叫走了,小的这也是没办法呀。”
      “我二姐?她叫走那么多伙计干嘛?”
      “少爷你有所不知,自上周起郑王两家开始联手打压粮油价钱,市面上的粮价已经快低于我们的成本了,这让我们的粮油根本卖不出去。”
      胡三儿无奈的摊着手,接着道:“可是郑王两家却铁了心压低粮价,宁愿亏钱也要做,再这样下去,我们周家粮店就都得关门了。二小姐就是为了这事,叫了伙计去看着郑王两家的店铺,看他们还要耍什么花样,她自己则去找二老爷商量对策去了。”
      打压粮价?
      也是,周同已经好几天没进行“k线图”的制造大业了...
      况且当初他知道郑王二家要联手对付周家时,他就猜测两家应该会从周家做柜坊生意的周庄下手,而不是从这失了军粮生意的,毫不重要的粮油生意上下手。
      想不到这郑王二家还真就从粮油生意下手了,他们到底是作何打算呢?为什么要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周同一时也没有头绪,但这郑王两家一定是有隐藏起来的手段是他不知道的。
      这个时候的周家在没搞清楚对方底牌的情况下,千万不能擅自妄动而中了圈套,应该静观其变,待看清楚局势后再伺机而动。
      商场上最忌胡乱决策,希望二姐能明白这个道理吧。
      随后周同叫过胡三儿拿来上个月的账本给他过目,周同一瞧果然粮店的生意损失惨重,上个月的收入比往常少了七成还多,这可不是什么好的现象,郑王又两家因何要用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呢?
      想不通便不再去想,这些本是他二伯和二姐该烦心的事儿,在周家人微言轻的他尚且不用操这份心。
      此番事了,在提醒胡三儿告知二姐周芸他来看过账本后,周同也就准备和小清回周府了。
      途中小清心念上次周同做的火锅,于是二人便转路去买了火锅材料。有了上次的购物体验,这次买起东西来也算是轻车驾熟。
      两人刚回到周府,那蛰伏了一天的乌云总算是得了机会,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小清兴奋地拍手叫着幸好幸好,要是再晚回来一小会儿,定是要被淋个通透什么的。为了这么点幸事儿就欢呼雀跃,周同对此也是有些无语。
      带着莫名好心情的小清蹦蹦跳跳的去到厨房就要准备晚饭,周同想着她是第一次自己单独做火锅,对于备料步骤定是生疏,于是就跟着进了

第10章 粮店事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