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子十来口人,热热闹闹的吃完了晚饭。
男人们都留在了苏成林的屋里扯闲篇,谈谈庄稼,聊聊收成。
女人们都在阿念的屋子里说着体己话。
张氏靠着钱氏,阿念看着吴氏,房里一片温情。
钱氏抬起眼皮子看了一眼张氏说:
“既然我和你爹来了,你也就别藏着掖着的了,把分家的事从头到尾说给我和你嫂子听听!”
说着这还伸手点了点张氏的额头,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你说你做姑娘的时候就性子软,我寻思让你大嫂带着你,学学你大嫂的泼辣劲儿,你竟是一分都没学到。
在娘家都护着你,可你说你到了这苏家过的是啥日子!我都不能想,一想我就心口疼!”
张氏低头垂泪,伸出手来哥哥钱氏揉着胸口。
那边吴氏听到婆婆的话,也红着眼睛说道:
“小姑,不是嫂子埋怨你,你说分家这么大的事,你咋就不知道给我捎个信儿?还是你们村上的人去店里买东西不小心说漏了嘴。
你不知道你大哥和我听到这信儿的时候,是啥心情,说你是妹子,可你是我当姑娘养大的呀!”
张氏“呜呜”的哭出声来,这些天,从苏成林被判定瘫了,接着又是被净身出户,她全靠一口气撑着,现在面对娘家人,她撑不住了。
阿念也湿了眼睛,她努力的眨眨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看着钱氏和吴氏说:
“姥姥,大舅母,我来说吧,我娘……她也说不出来。”
阿念本就是个口齿伶俐的,不添油不加醋把事情原原本本的都说了出来。
特别是说到要把自己卖了去配阴婚的时候,气的吴氏破口大骂,钱氏拉着阿念的手,一直说:
“好孩子,好孩子,你可受了苦了!”
阿念抬手抹了抹不知道什么时候流出来的眼泪,笑呵呵的对钱氏说:
“姥姥我不苦,我娘苦,以前我呆傻的时候不懂事,可我清醒了以后,我就清楚的看到,在那个家,干活受累最多的是我们大房,吃的最爱差的是我们大房,我心疼我爹我娘,大哥和长雨!”
这是阿念第一次表露对苏家人的感情,话一出口,就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了。
吴氏一把搂过阿念,心疼的一直喊着阿念。
阿念突然想起分家的时候曾经在苏家正房听到的话,不禁脱口而出:
“姥姥,我娘为啥会嫁给我爹啊?”
这是阿念一直想不通的的地方,张家大舅在镇上开着铺子,而且还都非常的宠爱张氏,怎么会把张氏嫁到苏家了?
钱氏听到外孙女的问题,眼神瞬间没了光彩,眼皮向下,带着埋怨的语气开口道:
“还不是因为你姥爷!”
原来苏望祖年轻的时候是富户人家的护院。
张老头年轻的时候带张家大舅去镇上不小心得罪了苏望祖的主家,是苏望祖不遗余力的在中间说了好话,帮忙解决的。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张老头和苏望祖熟悉了起来,尽管年龄上差了快十岁,可还是成为了好兄弟。
后来苏望祖生下苏成林,张老头信任苏望祖的为人,就把自己的小女儿许给了苏成林。
谁知道成了亲以后,过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回事,可是亲已经成了,也没法子了。
阿念的出生以后,张氏在苏家的日子就更难了。
说到这里,阿念都能听到钱氏咬牙的声音。
唉,谁又能预卜先知呢。
张氏低着头,扯了扯钱氏的袖子低声说:
“娘,你就别埋怨爹了,不怪爹把我许给苏家,孩子他爹……孩子他爹对我很好!”
在老娘嫂子和阿念面前,说起和苏成林的感情,张氏有点不好意思。
吴氏看着已经生了三个孩子,说起这些还会脸红的小姑,心里叹了口气:自己的小姑性子实在是太软了。
眼睛又扫到了阿念,心中一定,好在阿念着孩子好了以后看着是个聪明的,这样自己就放心了。
钱氏看向阿念,低声问:
“阿念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
阿念看着三人,也放低了声音说:
“姥姥,大舅母,你们这些年姜氏对我们大房的做法,你们就没怀疑过我爹不是我奶亲生的?”
“阿念,别胡说!”
张氏看了看门口的方向,怕被其他人听见,急急的就打断了阿念的话。
阿念一脸的无所谓,看着钱氏和吴氏。
钱氏低头不知在想什么,吴氏是个心直口快的,扫了一眼婆婆的脸色,问阿念:
“咋,阿念你这么问,是不是知道点什么?”
第二十八章 阿念告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