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气候引发的血案[1/2页]
穿越后,亲哥是古言虐恋文男主
心狠手辣的丹宗
今年又遇上一个寒冬,若不是这两年大家的日子普遍好过了许多,恐怕京城里也少不了冻死的人口。
李祛看到外头又在下雪,很是高兴,这样他那些冰雕而成的迷宫啊,滑梯什么的玩意儿就能过保留一段时间了。
而黎青霜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今年又是一个寒冬,我要看看这气候是不是开始变冷了。”
这气候变冷的危害,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明朝的灭亡,连年的寒冬加剧了底层民众的苦难,而朝廷上的各种争斗算起来只不过是推动了底层人民的反抗。
李晗原本也担心这突如其来的寒气会影响春耕,看黎青霜竟然开始寻摸以前留下的数九梅花图了,虽然搞不懂她想要做什么,但也跟着帮忙整理朝廷邸报。
眼下也没有温度计来准确量化气温,但是没关系,只要留心运河的封冻情况也足够了。
“我要找的是运河封冻的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封冻,一直到什么时候结束,从哪个地方封冻,又是从哪个地方结束的。”
“还有,我们还可以向钦天监打听消息,这农历就是钦天监制定的,往往用来指导农民生产,想必我们去问他们也不会隐瞒。”
上一次李晗因为宴会的事儿已经麻烦过钦天监一回了,这一次却不一样,黎青霜虽然这样说但心里着实没底,因此又立马改口道:“算了,我们还是先去三哥那里一趟吧,他如今在朝堂上说话也有些分量。”
李晗也是这个意思,他作为寻常皇子,像是上一次那样带有一点调侃的意味去向钦天监问一个日子便罢,若是牵扯上了农桑之事,这可就很容易被攻讦为觊觎天子。
果然,经历过朝廷历练的李旭比李晗更加明白气候变得寒冷,对农事来说意味着什么,而且李旭熟读史书,他比李晗更加明白气候变冷所带来的后果。
“弟妹可还有别的证据?若是没有更加直观的证据,怕是不能说服朝廷诸位大臣。”事情太过严重,李旭根本做不了主,所以便问还有没有更加直接的证据。
李晗也不含糊,直接拿出在家里画好的折线图,“这是青霜画好的图,上面非常直观的反映了运河封冻的长度跟时间,只可惜咱们府上的邸报不多,如今只能画出十来年的数据,若是能从吏部多拿些邸报来参考,想必就能看到这最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
既然李晗有法子,李旭就直接带着人去了吏部,年后上值的人一时半会儿并不能很快收心,大家好似还沉浸在节日的松快气氛里,还在拿各家的新鲜事情取笑。
见李旭带着李晗二脸严肃地过来,吏部尚书还以为宫中发生了何事呢,赶紧上来询问情况。
李旭拱手对老尚书道:“我们兄弟想向老尚书讨些往年的邸报,还请老尚书行个方便。”
邸报这东西是个做官的,哪怕是已经告老的人家每年都有,而李旭跟李晗是皇子,他们手里就算是有邸报,往往也不多,大多是从他们开始听政开始发放,想必他们想要的不是最近五六年乃至十来年的邸报,而是要更加往前的。
吏部尚书直觉这里头肯定有什么大事,将二人领到自己的班房,又叫小吏端了一壶好茶过来,这才轻声相问:“想必二位殿下也不是为了寻常原因来找这邸报,不止这内情可否跟老夫说上一嘴?”
李旭推辞道:“兹事体大,老尚书不如等哪天朝会听听看吧。”
人老成精,老尚书轻易就分辨出两位皇子并没有担心他们分功的意思,恐怕的确是因为事情太大,传出去怕引起恐慌,所以他也不含糊,转身亲自去帮忙取封存的邸报给二人看。
两人就在老尚书的班房里忙碌了一上午,将本朝立国到现在的所有邸报都整理了出来,李旭惊觉开国的时候,看起来气候在渐渐变暖,立国之后有几年的时间,汴州以南的运河甚至都没有封冻过。
中间又有好几十年汴州以南的运河也只是偶有两年才会稍有凌冰出现,可到了最近几年,偶尔就连靠近江南的河段也都会出现凌冰,更别说汴州以北的地方了。
李旭跟李晗终究还是年轻了,并不知道这一个气候问题就能引发王国危机,但他们都知道最近的气候一年比一年冷,肯定会影响农事收成,如今朝廷虽然能从南狄采购粮食来抑制高粮价,但这并不是长久的法子。第230章 气候引发的血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