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好些地区果然入春之后没什么雨水,就连清明节也只是下了一点稍微能润湿表层泥土的小雨,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农已经开始担心起今年的收成了,而庆熙帝一边暗中加大推行蓄水井,一边也全力准备从南狄买粮回来应急。
相比较其他人的忧心忡忡,黎青霜反而满怀希望:“咱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就算到时候情况真的难以控制,单单我们两家就有不少庄子需要做活儿,我们便好生将人请过来做事,工钱一般折成粮食让他们养家,这样还真能顶不少事儿呢!”
以工代赈的法子前朝就用过了,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形成传统,于是在小冰河时期没能救得了挨饿的人群,最后才让本朝太祖捡了大便宜。
李晗跟李旭着实没那么乐观,黎青霜倒是觉得,恐怕是七八十年前那场持续的寒潮将他们给吓坏了。
于是安慰道:“本朝跟前朝可没什么可比的,先不说前朝末帝那个资质平庸又耳根子软性子比不得父皇如今爱民如子,还有魄力的样子,便是朝臣们也不是当年那些一味只顾着自家利益的人了。”
李旭还没什么反应,倒是李晗突然来了兴致,转头便问:“青霜,你是如何知道前朝末帝资质平庸又耳根子软的呢?”
李旭端着茶杯十分无语,只是他还想拯救一下兄弟情,到底没有嘲笑李晗。
黎青霜也稍微懵了一下,重点根本不是这个好不好!
“你当我刚刚没有说话好了。”
李旭这下子没忍住,嘿嘿一声就笑了出来,不过为了兄弟日后的好日子,他又赶紧收起笑脸,假装刚刚什么也没发生。
黎青霜无语,不过事情肯定还是要说:“这俗话说得好,尽人事,听天命。这天要降下旱灾,我们又不是那些话本子里头的神仙,能呼风唤雨的,所以只能尽力筹措粮草,好让平民百姓们能在灾害当中尽量活下来。而且我还又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哪怕是连年的灾害,也少有超过三年的。所以我们这一次不妨就以三年为期,尽量做好充足的准备。”
李晗首先说道:“京城最近不是有很多地方都在重建嘛,我们到时候可以多招一点流民;还有各地的河道也都需要疏通一下了,如此也能消耗一些民众。”
李旭知道的更多,而且他从钦天监处得知,若是北方大面积干旱的时候,南方通常会反常地有大面积的水灾,这疏通河道一事还真十分重要。
想起如今朝堂上的状况,李旭都有些后悔冒头了,他时常在深夜里想着,到底他们父皇这些年是如何度过的,圣贤书里描绘的君臣得宜之相,好似只存在那些陈旧的典籍里,而现实不能说截然相反,倒也相差甚大。
此时没有外人,李旭便忍不住抱怨了出来。
李晗有些感同身受,毕竟他虽然很少上朝,但毕竟管过羊毛的事儿,也发生过明明是很好的决定,但其他人非要固执地认为他在损害大家的利益之事。不过他心态不错,郁闷过后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而李旭又不一样,如今朝堂里外都默认他会是下一任皇帝,所以除了一意孤行的零星几个朝臣,其余人都暗中给他行了不少方便。
饶是如此,李旭还是时常有掣肘的感觉,也难怪他都有些抑郁了。
黎青霜想了想开口道:“若是文武之争,我倒有些见解,勉强能够说两句,可文官内部,本就情况复杂,他们相互之间除了政见之别,还有同窗、同乡、同门,若是施加外力,又很容易让他们干脆团成一团。可若从内部突破,又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可需要莫大的魄力跟手段才能压制局面。”
李旭没想到黎青霜还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急忙亲自端茶倒水,请黎青霜多说两句。
黎青霜也不客气,想趁着李旭还算清明的时候,把自己知道的尽量说出来。
“这文武之争,也就是在本朝才正式对立,也是太祖当年为了遏制武将的势力,才想出了用文官来制衡武将的法子。”
李旭跟李晗可比黎青霜知道得更多,黎青霜这样的说法已经是很客气了。
黎青霜继续说:“这武将嘛,一向认为自己出生入死,侥幸挣得了不错的前程,就该享受一点荣华富贵。而在文官看来呢,武将固然出
第232章 准备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