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讲座的学生还挺多的,观众席上几乎坐满了人,似乎有一半是历史系的,大概都是慕名而来。
对于他们来说,阳柏延教授作为国家博物院的院长,能够听一次他的讲座,多少都能学到些有用的东西,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其他的学生,基本都是对玉器十分感兴趣的,对于参加这次讲座也十分激动。
宋瑾照例坐在第一排的角落,脸上没有表情,眼睛专注的看着台上,安安静静地也不说话。
“既然大家都认识我了,那么我就不多作自我介绍咯。我看大家的热情都这么高涨,想必都是十分喜欢玉的对吧?”阳教授眯着眼,笑着说,“那么,有谁知道,什么是玉石吗?有没有人愿意回答一下?”
观众席上的学生面面相觑,没想到阳教授一开始就把问题抛了出来,讨论声四起,但没有人举手回答。
阳教授转悠着眼睛张望了一下,没有急着讲下去。很快他就看见了观众席中间有一个女生举起了手,不由得惊讶了一下。
“哦,有人举手了。请工作人员把话筒递给她那位女同学一下。”阳教授指了指那位举手的女生。
宋瑾偏过头去看,发现是那个奇怪的杨一函。她站起来接过话筒,轻轻拍了一下试了下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过玉的概念,说玉即“石之美”者,就是说,玉的材质比一般的用于制作生产工具的石料美丽。从现代矿物学角度来说,玉石是地球在地质历史时期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具有纤维交织结构的透闪石、阳起石晶体交织而成的自然矿物集合体。”
阳教授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点了点头示意杨一函坐下来。
“没错,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礼记·聘义》曾经记载孔子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与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如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在这里,孔子从儒家学说的角度,用了拟人的手法阐释了玉的概念。在儒家里面,关于‘温润而泽‘慎密以粟‘廉而不刿等说法,实际上是对玉石的自然属性的一种描述和诠释。关于‘仁‘知‘义‘礼等说法,则是一种人文理念的赋予。”
“但是呢,由于认知水平和检测技术都有限,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对玉石和非玉石的科学概念并不是十分了解。从玉石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呢,广义的玉石概念和狭义的玉石概念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
“一个呢,是刚才的那位女同学所说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也就是矿物学的角度,这里的玉石的概念应该是狭义的。另一个,是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从玉文化的角度,玉石的概念就有很强的外延性……”
“我这样讲,同学们会不会明白呢?”
&nb
第15章 心动(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