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水质污染导致野鸭生病。
因为是家养,野鸭在池塘里寻觅到的水生植物、藻类、昆虫不够吃,还要添加专门的鸭饲料。
这些种种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梁勇养这十只野鸭,才几个月已经花了将近百来块钱了,要是它们一直不下蛋的话,就是纯亏。
“这件事我们再合计一下。”
现在是春天,他最近忙着去竹林挖竹笋,摘香椿。
“不着急,现在家里人手不够,很多事想做都做不成。”
梁书弗也叹口气。
不论是头花还是服装这两块,她都很缺人啊。
头花的人手相对要求低一些,只要求有一些针线功底,上手相对快些的就行。
而且年初在芳婶子的推荐下,加了她娘家的一个堂侄女。
可服装的人那边却难招的很。要不是后来纪师傅过来帮忙,再加上外婆的帮忙,才勉强支应着。
但两个长辈年纪都大了,每天干得和陀螺似的,梁书弗也十分心疼。
“爸,妈,咱们还是要招人。村子里找不到,就去镇上招;咱们镇招不到,就去隔壁镇招。”
“你爸那边还好说,亮晶晶这里却不容易,人家一听我们个体户,都不愿意来。”
有手艺的人谁愿意来。
“我们找找那些年纪在50岁到60岁之间的阿婆阿爹,不管是会做衣服,会绣花还是会裁剪,都可以试下。要是不能独自完成一件衣服,可以和头花一样做流水线作业。”
精品服装可以由母亲,纪师傅两人完成;其他批量生产的服装,只要布料裁剪出来后,谁做都一样。
经过这次头花仿冒事件,梁书弗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保密意识。
将整个工作切成多个流程,分派给不同的人做,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技艺的不外穿。
至于选择5060岁的人,那也是没有办法。
年轻人求职业发展前景,只有年纪大的人或是没别的选择的人,才会给个体户干活。
“行,那我到时候和村里的人说说,看看他们有没有亲戚有兴趣的。”
这段时间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孙秀芹也焦虑。
第二天,梁书弗抓紧时间和工艺品厂的科长打了个电话,让他和车间里的工人强调下头花制作的保密性。
肖春阳在电话那头连连保证,“放心,给们做头花的工人都是正式员工,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砸了自己饭碗。”
接着他问起了双方的合作,“上次给你做的那个塑料扇梳发卡已经有2000个库存了,还要继续做吗?”
梁书弗翻看了下从高喜德那得到的销售数据,由于天气还没转暖,塑料扇梳发卡卖得没有布艺的好。
“再生产1000个吧,肖主任,接下来有一款新的款式要麻烦你们。”
一听又有新订单了,肖春阳笑得见牙不见眼。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我们都是老关系了,还客气什么。对了,大概要做多少啊?”
“10000个。”
“好的,没问题。”肖春阳笑着应道,接着反应过来后在电话里大叫,“10000个!?”
双方合作多了,肖春阳也从来没接到过一上来就是上万的新款。
“会不会太多了?”
他提醒到,“新款还是要摸摸市场的底才好。”
“肖主任,这可不像你,我给你们送订单还不好?”
梁书弗调侃道。
工艺品厂去年的效益不好,幸好去年有了亮晶晶的代加工订单,才保障了工人们的各项福利。
“我这不是怕你步子迈太大,到时候摔了跟头,我们厂跟着吃亏。”
“放心,就是摔了跟头也不敢拖欠你们的费用。”
梁书弗清脆的笑声想起,在挂电话之前,她真诚道谢,“谢谢肖主任提醒,你就且看着吧。”
挂完电话后,肖春阳摇头。
他就看这10000个的新款和不畅销的扇梳发卡怎么卖。实在不行,就让她慢慢支付加工费吧,小姑娘也不容易。
第三百七十章 步子迈太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