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柳儿来啦,快来试试这身衣裳。”奶奶饱经风霜的脸舒展开,两眼笑弯成月牙状,满满都是慈祥和爱意。
      “奶奶,你怎么又动针线了?我在侯府里当差,衣裳都是有规制的。”红初柳在原主的记忆中得知,奶奶因为眼睛不好,早在遭难前好几年就不动针线了。
      “咱们家日子现在过起来了,过年的时候每人都做了两套新衣裳,你虽然不在家,但也不能少了你的。”奶奶拿出衣裳在她身上比划。
      “这不,给你做的里衣,外边该穿啥穿啥,一点不碍事。这套衣裳奶奶做了两个月,一直是慢慢做的,不费眼。”
      “瞧,正合身!我寻思着你在候府里会长个儿,特意给你预长了一寸,你自己把这条边放下来,又能穿半年。”
      “还说不费眼呢,一件里衣而已,你还给我绣了这样精细的绿柳。”红初柳轻轻摩挲着里衣胸口处的那几根柳枝,心里一阵暖乎。
      “不绣啦,不绣啦!我的手艺都传给你娘啦,以后让你娘绣。”
      祖孙俩说了会闲话,红初柳再次提起让五松上私塾的事。
      “红家不能白受人恩惠,虽说这半年家里日子好太多,也只存下三两银子,咱家交不起学费啊!虽说你拿回些纸墨笔砚,但我听说书很贵啊!一本只有三个字的经,就要一两银子。”奶奶一脸肉痛的样子。
      “奶奶,那叫《三字经》,是一本经书,里面可不止三个字。”
      “唉,我不懂,反正就是贵。”
      红初柳特别能理解,古代穷人家要供出个读书人,砸锅卖铁事小,卖儿卖女的也都有。正因为难乎其难,范进成为了古往今来最著名的一名举人。
      “奶奶,你说为什么先生宁可不收学费也要收小弟进私塾?”
      “这还用说,你小弟聪明啊!”奶奶给了红初柳一个看傻子一样的白眼。
      “我听说这一带有六个村子、七八个庄子,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也愿意孩子多识字,所以有两个私塾。而这两个私塾都是蒙馆,主要就是教孩子识字的。”
      “既然有两个私塾,就会存在竞争。咱小弟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耳闻能诵,这位先生得了咱家小弟做弟子,在他手里要是考上个童生,那他可就扬名了。”
      “既然他有利可图,咱们就算交一半的束?,我觉得他还是占我们家的便宜,毕竟像小弟这样的人,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奶奶心下松动。
      “您看,夫人跟我签了契约,小姐出嫁时我就能得自由身。小姐出嫁得要十五岁以后,那时我十八九岁。按照侯府的规矩,也是能够赎身的,夫人都是算好的。”
      “在侯府里,我吃的好穿的好,跟着小姐我还能到家塾上课,这半年打赏都有二两银子。小姐又不是个难伺候的主,府里规矩大没有那些腌脏事,所以我在侯府里也挺好。”
      “再好也不能待一辈子,你可千万不要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富贵。”
      “那是,这点必须听奶奶的。”红初柳见奶奶已经快要同意,赶快送上一个马屁。
      “其实,弟弟去先生那儿,起码先把字都识了,读不读书将来再说,还能让他学了回来教几个妹妹,女孩子也识一些字总是好处多的。”
第61章 家人(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