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有人家把恭房盖到主屋里的啊!”还真就有人把这句话问出来了。
这回苏二壮就更有得显摆了:“这个是妹妹的想法,我把它做出来了,这里连着上下水的管道,上完茅房拉左边的绳子,水箱里的水就会流出来冲走秽物。然后再拉右边的绳子,机关一开,水就能自己补充进来。”
这个设计太新奇了,萧先生挑挑眉,之前听到过二壮和苏福在嘀咕,没想到真让他做成功了。
楼上是几个孩子的房间,苏福的房间在最南边,然后按照五四三二一年纪顺序一溜排开,还留了四间空房,按照苏福的说法,是留给小侄子们的。
二楼的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净房和恭房。孩子们的房间大同小异,苏福的闺房也不方便让大家进去参观。倒是大壮的新房,那些七姑八婆们都好奇地转了一圈。
“啧啧,这排场,老陈家二丫头来了真是享福!”
“这二丫头也是个有远见的,若是当年听她爹娘的安排嫁了人,哪儿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后院先是种了一小片桃林,把鸡舍鸭舍和猪舍的味道隔开,沿着一条石子路走过去,才是养殖区和一畦菜地。
马厩在后门附近,方便马车进出。
寻常人家都是编了竹篱笆做院墙,苏家的大院是用泥坯砌了高墙,看上去更加气派。
苏老头感慨万千,小时候自己跟爹和爷爷住在庄子上,也是住这样的高墙大院,后来……
“我住哪间?”
还不等苏老头的热泪出来盈眶,萧先生就踱到他身边,又问了一句:“我,住哪间?”
“您要搬过来吗?”苏老头一时没跟上萧先生的脑回路。
“一日三餐走来走去,太麻烦了。”萧先生淡淡回复。
“我也年纪大了,就不跟孩子们凑热闹了,我和老哥一起,住在楼下,可好?”见苏老头一时没反应过来,萧先生便自己给自己安排了离主卧最远的客房。
“好!好!”苏老头连声应和。虽不知这位贵人具体是什么身份,但能屈尊住进自己家也是苏家的荣幸。
“茅屋那边再扩一扩,算是给村里孩子们建个学堂。”萧先生此言一出,不光是苏老头激动了,站在他们身后有听到的乡亲们也激动了。
附近的村子都不算富裕,孩子们想上学堂就得去镇上,镇上学堂虽然管吃住,但是束?也贵,所以很少有孩子去读书。
这段时间苏家盖房子,村里大人们几乎都来帮忙,剩下一群小皮猴没人管。起初孩子们都去上山下河掏鸟蛋,后来有几个孩子好奇,来工地看热闹,便被萧先生抓了去教两个大字,或者念一首诗。
萧先生把两首《悯农》教给孩子们吟诵,孩子们虽然懵懵懂懂,却也知道这两首诗是同情农民疾苦的。回去给爹娘背诵,大人虽然不识字,却也听得懂这质朴的语言是在为农民鸣不平。
感动之余,也有心想让孩子多读写书,改变
第二十七章 我住哪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