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航的途中,天悯与闫教授再次争论了起来。当然,这个争论只是闫教授单方面的。
天悯下令,将所有仪器以及所有收集的数据全部封存,统一处理,包括龙跃号上的教授与学生们现在都无权再次查看或记录。但这个命令遭到了闫教授的反对。
“后续的研究,你们是否参与,等回去之后上面会安排的,现在这些数据都是国家一级机密,必须封存。”天悯的话不容置疑,“我不是在和你商量,我只是将这一情况告知你,在告知之后如果你或其他人依旧有做出违反保密条例的行为,我有权对你们采取强制措施。”
“你不是赞助商的代表?你是国家的代表?”闫教授问。
“赞助你们的企业也是我的,”天悯说,“现在,所有人都立刻靠墙站好,不准离开这个房间,也不准再触碰任何仪器或资料!”
“我保留后续申诉的权力!”闫教授狠狠地说了一句,但也没有反抗,带着几个学生乖乖地站到了一边。
很快,另外三艘护卫舰上面的官兵来到了龙跃号上,按照天悯的要求将所有的仪器与资料封箱处理,分批次运送到一艘护卫舰上。一架大型运输直升机已经在甲板上等待了。封箱立刻装上直升机,直接运回华夏。
随直升机而来的特九组成员则组织参加这次行动的所有人都签署了保密协议,并且详细说明了条例,尤其强调了什么是不能做的以及如果违反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基本上,原则就是一个字都不准说,一旦泄密,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开除公职、限制人身自由、追究刑事责任等。
经过三天的航行,所有人回到了华夏。休整了两天后,所有人都重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与生活中。
唯独闫教授却觉得总是不自在。他找了华清的校长,旁敲侧击地询问了关于这次科考后续的事情。
华清校长倒是热情,本着学术研究的态度,认为闫教授也想参与到后期的研究中,于是便向上递交了报告。
表面上关于洛秦之前拿出的东西的研究,还是由科委牵头组织,只是最后一步,必须要由黄老来审批。
作为前期操作,科委也接见了闫教授。
在一系列调查与审核后,科委发现闫教授虽然在学术上不算顶尖,但是学术涉及面很广,而且又亲身参与了之前龙跃号的行动,因此认为闫教授当一个助手参与一下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个想法与闫教授说了之后,却惹得这位姓闫的几乎跳了起来。
“不对,你是说作为一个助手参与一下?”闫教授有点怀疑自己听错了。
“嗯,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不过还是需要再往上申报,看你是否能通过审核。”科委的回复,意思却是在说,人家要不要你这个助手还两说。
“这次科考行动是我带队的,然后我也是第一手数据的获得人,怎么到研究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却只能当个助手了?”闫教授根本无法接受做一个助手这样的身份。
他的地位,收入,资历等等都已经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了,但是却始终无法再进一步,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独立主持过有一定影响的课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虽然说很多学者,教授,也都没有这项加分,人家都活的很滋润。带带学生,研究研究自己的项目,不是挺自在的吗?但这位闫某人不同,他一直想的是,不留不世之功,岂不是与草木同腐。
“我闫某还要去给别人当助手?你告诉我,主持课题的是哪个教授?哪位大人物?”闫教授气愤地说,“我倒要看看谁有这个资格让我当一个小小的助手。”
“这个你就不必知道了,”科委这里回复倒也硬气,“看来你也不想做一个助手,我看我的这份报告也就不要交上去了,就这样吧,我后面还有一个会。”
当天晚上,坐在自己家书房里面的闫教授独自想着下一步怎么办。他是绝对不甘
第22章 绝对机密[1/2页]